av网站

02kkk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发布日期:2024-10-27 22:22    点击次数:54

02kkk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02kkk

虎牙露出

 02kkk02kkk

宣化上东道主主讲

一九七四年于好意思国加州三藩市金山圣寺

 

绪论

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经序

    第一章 披缁证果

    第二章 断欲绝求

    第三章 割爱去贪

    第四章 善恶并明

    第五章 转重令轻

    第六章 忍恶无嗔

    第七章 恶还本身

    第八章 尘唾自污

    第九章 返本会道

    第十章 喜施获福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第十四章 辅导善大

第十五章 辅导力明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第十七章 明来暗榭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第十九章 假真并不雅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第二十三章 太太甚狱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第二十九章 正不雅敌色

第三十章 欲火远隔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第三十六章 转折顺利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第三十九章 阅历无差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

 

绪论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不久就要出书了,宣化上东道主嘱我写个序。我管窥筐举,对佛法的表面磋议和实证功夫都很不够,故对这个使命,实在很不敢当。现在这里,只可和读者群众来共同研讨.作个引子。

 

左证历史纪录,《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伟大的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热切经典著述。对于这事的缘分时节和详备经过,上东道主在‘浅释’前面的释题部分,有相比详备的说明,相当天真敬爱,读者可以分享。

 

本经是一部既空洞简短,而又十分热切的经典。读者试想:汉明帝自从永平三年某夜梦见‘金东道主’以后,为什么对此便刻骨铭心?其后经过大臣们四年多严慎从事地历史覆按和磋议分析以后,证据在西方印度有佛出世,并留有与中国儒、道之教有所不同的教理。因而明帝有意组织了一个具有十八东道主之多的拜访团,西去印度求法;效能在中印度的地方,遇到了二位神通浩繁的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辅导读者:佛经种类数目强大:确凿屡见不鲜,为什么这两位神异高僧,会开始采选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把它传到中国来呢?

 

决非无意!读者诸君,请您带著这个问题,来读一下这部经典吧!等您读完之后,您对这个问题,便可治丝益棼了。

 

有些东道主说,这是一部讲小乘佛法的经典。其实否则。这部经典,佛并不是在一个专门的法会上说的,而是在佛涅��以后,由他的弟子们,把他一世所说的一些警语,择要系统编集而成。也便是宣化上东道主所说的:这是一部‘佛的语录’。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因此,这部经典实在既不可说单仅仅小乘佛法,也不可说单仅仅大乘佛法;而是综合佛一世所说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这部经典,实在聚合得很好,充分响应了佛说法的全部经过。从小到大,按部就班。从小乘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四果运行,而至申述‘念等本空’:‘念无想,行无行行,言尴尬言,修无修修’,‘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强调‘真假并不雅’:‘念相当,不雅灵觉,即菩提’;以及‘无著得道’:‘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进而陈诉中道要义:‘处中得道’‘清净安乐’;最后则归结于佛法的根底真谛:‘生即有灭’以及‘达世如幻’。通过有生有灭如幻如化的相对真谛,而达到真实不虚、如如不动,乃至动静一体的大乘彻底真谛。

 

目前西方社会,虽然物资文化已达高度精采,但是一般群众的道德沉沦,人欲横流,淫欲泛滥,以至社会繁杂,违警率高,疯疯癫癫者多,杀东道主纵火,无奇不有,乃至怪病丛生,彭胀寰球,单靠法治、医治,不济于事。在此时代,宣化上东道主,光棍西来,把佛法带来西方寰球,阐扬不遗余力,真可以说是应时之雨。

 

在这部经中,从第二章起,有许多章节,一再强调要:‘断欲绝求’、‘割爱去贪’、‘舍爱得道’、‘财色招苦’、‘色欲障道’、‘欲火烧身’、‘意马莫纵’、‘正不雅敌色’、‘欲火远隔’、‘心寂欲除’,乃至‘直心出欲’。在四十二个章节中,共有十一个(四分之一强),反复强调断欲割爱,绝求去贪,直心离欲的问题。

 

由此可见,断欲去贪对修道得道的热切性了,这也可知,上东道主是以要作此浅释和出书此经的匪面命之了。是以,实在也可以说,这部经典,确凿援救目前西方社会,乃至寰球列国社会,因误用物资精采而产生严重弊端的一帖良药了。

 

蔡宽净写于柏林根市国外译经学院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便是这一个‘经’字,这是一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一个别号,别号便是这一部经本身的名字,它一个尽头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这经就好像咱们东道主都叫东道主,这是一个通名;东道主又有本身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叫李某某,都有一个本身的名字。佛说经亦然这个表情,有通名,有别号。‘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号,别号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东道主法立题。东道主,佛是东道主;四十二章经,是法,是以叫东道主法立题。

 

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皆,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说的话,聚合在一皆,成为一部经。四十二章便是四十二段的语录。

 

这是率先传到中国的经,由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用白马驮经到中国,在洛阳何处就造了一座白马寺。白马寺是天子造的,便是在汉明帝的时候。

 

汉朝时,佛法就传到中国了,这是释教在中国率先的一个运行。然则其时中国盛行的是玄门,释教传到中国,玄门有一些羽士就生了妒忌心,对天子说:‘释教是假的,是异邦的宗教,不是中国的,是以不应该令它在中国流传,要把释教赶出去!若不把释教赶出去,就要来相比一下。’

 

如何样相比呢?‘把佛所说的经典和玄门所说的经典放在一皆,用火烧。谁的经典若烧了,谁便是假的;谁的经典若烧不了,便是真的。’

 

其时玄门有一个羽士叫褚善信,他是玄门的魁首,带著五百个羽士把玄门的经典、灵文都放在一皆,就祷告太上老君说:‘道德天尊哪!您一定要显大灵感,令咱们玄门的经不要烧了,让释教的经烧了。’

 

其时的羽士许多有神通的——有能腾云驾雾的,有能飞天遁地的,有能隐形的。隐形便是你这样看著,他在前面这儿,忽然间就莫得了!这样样有武艺的羽士都有。他能藉著遁法——奇门遁甲就逃逸了,藉著玄门这种的符啊、咒啊,就有很大的神通。

 

然则这时候用火一烧,如何样呢?释教的经典都莫得烧著,都放光!佛的舍利也放五色的光,经典也放光到空中,好像太阳照射世间似的。

 

而玄门的经典呢,一烧就烧著,都被火烧莫得了。能腾云驾雾的,也不可腾云了,也不可有神通了;能飞天的,也不可飞天了;遁地的,也不可遁地了;能隐形的,也不可隐形了。他们的符咒也都不灵了,莫得功效了。这时候,玄门的经典都被烧了,褚善信和费正清这些羽士就地都气死了,他们这些门徒也就地把头发都剃去,有二、三百东道主都作念了和尚。是以这是率先释教和玄门斗法,把玄门斗失败了。

 

之后迦叶摩腾、竺法兰这两位尊者就踊身虚空,现十八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在虚空里走路;在虚空里躺著睡眠,在何处现种种的神变。其时这一班东道主,连天子也都一皆信了释教,是以这一部经是很热切的。率先佛经传到中国,便是这一部经,是以今天和群众共同来磋议这一部经典。

 

现在先讲一讲这个‘佛’字,‘佛’是梵语,具足叫佛陀耶,翻译成中语是觉者。觉有三种:自发、觉他、觉行圆满。

 

自发和小东道主是不同的,小东道主是不觉。二乘东道主他能自发,本身醒悟了,是以和小东道主不同。二乘东道主虽然能自发,而莫得觉他,你若再能觉他,这又和二乘东道主不同,这便是菩萨了。菩萨既能自发,又能觉他;既能自为,又能利他。他看一切众生都对等,是以他本身醒悟了,也喜跃一切众生都醒悟,这叫觉他。菩萨虽然能觉他,然则没能作念到觉行圆满。佛是既能自发,又能觉他,觉行都圆满了,因为三觉圆满,是以就成佛。

 

‘说’,这部经是佛说的。‘说’的原理是悦所怀也,什么叫悦所怀呢?便是把本身心里所痛快的事情说出来,就合计更痛快了。

 

‘四十二章’,这部经有四十二章,便是四十二段佛的语录,也便是佛所说四十二章的佛法。

 

‘经’,这一个字具有贯、摄、常、法四种原理。‘贯’便是贯串所说义,好像一串念珠似地贯串上了,把经的敬爱一个字、一个字贯串在一皆,这叫贯串所说义。‘摄’是摄持所化机,摄持所化的一切众生。如何叫‘常’呢?古今不变曰常,曩昔也不变,现在也不变,将来也不变,古今都不改变,这叫常。‘法’,三世同遵曰法。三世便是过归天、现活着、未下世,三世都顺服这个法去修行,是以叫贯、摄、常、法。

 

此外又有‘涌泉义’,好像水从地里涌出来了。‘绳墨义’,经就好像木工用来画直线的东西,是一条绳,上头沾了墨,这比方经是法的准绳。经还有许多种的原理。‘经’,便是教东道主修行的枢纽。又有一个‘径’的原理——是修行的一条路途。以上是《佛说四十二章经》经题轻便的原理。

 

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这是释教里率先传入中国的一部经。传入中国后,必须要有东道主翻译,是以在后汉时,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迦叶摩腾是一个东道主;竺法兰,又是另一个东道主,他们两位都是中印度的东道主,一同翻译这《四十二章经》。

 

后汉便是东汉。汉朝有东汉、西汉。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其时天子的年号叫永平,在第三年的时候),这一年是庚申,汉明帝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金东道主,这个金东道主头顶上,有一种光,这光是一种圆的光。他从空中飞来,飞到汉明帝所住的殿。第二天汉明帝就问这些文武百官,这时有个太史叫傅毅对天子说:‘我据说在西印度有一种神,一般东道主给这个神起个名字叫‘佛’,现在陛下您所梦见的,一定便是佛了!’这时候有个博士叫王遵,也向天子说,周朝留住一部书,这书叫《异记》,有什么奇怪特异的事情,都在这书上纪录著。这文告载什么呢?在周书上说佛确立于周昭王二十六年,这一年叫甲寅。这时候江河泛溢,江啊、河啊,水都涨了,流到河外边去了;地面也都震动了。这是佛出身的时候,有江河泛溢,地面震动的瑞相。又有五色光,在天上有个太微星,五色的祥光,就贯这太微星。其时有个太史,(太史便是管天体裁的,亦然管算数的。)他的名字叫苏由。他用《易经》来占卦,一占就占到乾卦,取得九五,乾卦九五是‘飞龙在天’。得这一卦,他就贯通这是西方有大圣东道主出世。在印度,这个圣东道主传一种教法,这种教法在一千年以后,就会传到中国来,这是太史苏由占算的效能。

 

这时候,周昭王就命令东道主把这事情刻在石头上,纪录下来,并将这石头埋在城南边的一个地方,有计划将来望望是不是会这表情,一千年以后是不是那种教法会传到中国来?

 

其后在周穆王的时候,寰宇又都震动了,有白虹十二,十二道白虹,便是《楞严经》上虹霓阿谁虹。白色的虹贯日,白昼有这样十二道白虹贯者太阳。佛归天的时候,虽在印度,但中国也都看见了。是以佛出世,这不是无意的。佛在印度出世,中国江、河都泛滥了,水很大的,系数地面都震动了。佛归天的时候,在天上又有十二道白虹贯日,其时有个太史叫扈多,他又用《易经》来占算,他

贯通这是西方印度的大圣东道主入灭了。周昭王二十六年,岁次甲寅出身的大圣东道主,现在入涅��了,这是佛的出身和入灭,虽然印度离中国这样远,但是中国也都贯通,中国东道主其时也有会算数的,都贯通这情形。

 

从周穆王到后汉明帝时,大致有一千年傍边了,是以汉明帝作梦,梦见佛。在永平七年的时候,这一年的岁次是甲子。天子就命令蔡�趾颓鼐啊⑼踝袢�东道主带著十八个东道主,到印度去求佛法。在中印度就遇到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们两位就和蔡�帧⑶鼐啊⑼踝窕氐街泄�来,这时候是永平十年了。因为他们来的时候用白马驮经,是以汉明帝就造一个白马寺,他们记忆的这一年叫丁卯。

 

比及永平十四年五月一日,就有中国五岳山(编按:五岳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羽士来打扰释教,这便是前面讲的把经烧了,效能玄门的经都给烧了,释教的经莫得烧,佛的舍利就放五色的光,到空中结成好像一个伞盖似的,罩著系数的群众,群众见到这情形,就都笃信释教了。

 

经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想。离欲寂寥。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x陈如等五东道主。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逐个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世尊’:便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的十号之一。‘成道已’:便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的时候。‘作是思想’:他作这样一种想。‘离欲寂寥’:他想:‘先应该度哪一个呢?先应该作念什么呢?’离欲,便是莫得这种欲念,莫得这个染污法。寂寥便是清净,无所作为,在何处如如不动。‘是最为胜’:这是最殊胜的,最不可思议的。

 

‘住大禅定’:在这大禅定里住著,这是最为殊胜。能住大禅定,是以也就能‘降诸魔道’:这一切的魔王外道也能降伏了。

 

‘于鹿野苑中’:佛作是思想不雅察,看�x陈如这五个东道主应该先得度,是以他就到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四谛便是苦集灭道。苦,是世间之果;集,是世间之因;灭,是出世之果;道,是出世之因。苦集灭道,这叫四谛法。

 

佛成佛之后,先说《华严经》度法身大士。因为看小东道主还都不可收受这个大法,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是以才又到了鹿野苑,这个鹿野苑在以前有两只鹿王,在何处训导鹿群,是以就叫鹿野苑,这在讲

《楞严经》的时候,讲得很显然,喜跃贯通这个么案,可以到《楞严经浅释》上查一查。

 

这时候,马胜、小贤、摩诃男、�x陈如和十力迦叶,他们都在鹿野苑修行,这五个东道主以前都是和佛在一皆的,亦然佛的亲戚。马胜、小贤、摩诃男是佛父党的亲戚;�x陈如和十力迦叶是佛的舅舅,是母亲的亲戚。他们五个都是佛的父亲派去侍候佛的东道主。然则�x陈如和十力迦叶受不了苦,就先走了。以后马胜和小贤、摩诃男,他们三个东道主又看见佛吃天女送的粥,说佛不可修苦行,也跑了,都到鹿野苑去了。

 

佛成道,就先去找这五个侍者,先去度这五个东道主。佛成道,说《华严经》之后,不雅察一切应该度的机缘,应该度的众生,贯通�x陈如他们五个东道主应该先得度,是以佛就到鹿野苑里边,转四谛法轮,转,是转折;四谛,便是苦、集、灭、道;法,是枢纽、轨则;轮,因为佛所说的法,是从心地里边流出来的,流到众生的心里头,令众生反迷归觉,是以这叫轮。轮以摧伏为义;摧,是把它摧破了;伏,是降伏。摧,是所向无敌,越坚固的,越把它摧坏了。也便是能将坚固的外道、坚固的魔王破了,这是轮的原理。

 

转四谛法轮,是这个寰球起先有佛法的时候。转法轮合有三转,三转四谛法轮。第一瞥是示转,,示便是换取你,因为你不懂,那么我要换取你,我要告诉你,这叫示转法轮。如何叫示转法轮?便是换取这四谛法都是什么。示转又叫初转,便是一运行转法轮,就说‘此是苦,逼迫性’。如何逼迫呢?这种苦很是非的,令你连气都透不外来,气都不可喘了。压迫著你,这是逼迫性,逼迫得很是非。苦,什么苦呢?便是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这些苦。

 

三苦便是苦苦、坏苦、行苦。什么叫苦苦呢?苦苦便是苦上更苦,苦中加苦,是以叫苦苦。这是什么样的东道主呢?便是那梗阻的东道主,很梗阻的,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所谓受饿、受冻。有一间木头屋子,晚上可以睡眠。虽吃不饱、穿不暖,但有个地方可睡,这还算可以啦!然则打了飓风,或者下了大雨,把屋子打烂了,也莫得得住了。既然吃不饱、穿不暖,又莫得地方住了,你说这是不是苦?

 

或者有地方住,也可以吃饱,但莫得衣裳穿,这亦然苦中之苦。或者有衣裳穿、有地方住,但莫得饭吃,这亦然苦中之苦。是以这叫梗阻的困苦,梗阻困苦是拦阻易受的,这逼迫得很是非。

 

那繁华就莫得苦了吗?殊不知繁华有坏苦。很繁华的,很有钱的,被强盗诈骗去了。强盗看你这身家值多少钱,譬如你财产有五百万,他就要你六百万,你借也要借一百万块钱,给强盗,给绑票的,这岂未便是坏了呢?把繁华坏了,这叫繁华坏苦。

 

莫得梗阻困苦,也莫得繁华坏苦,但这一世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想迁流,想束缚,有行苦,是以这叫三苦。

 

八苦,便是:

(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爱离别苦

(六)怨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八)五阴炽盛苦

 

除了这苦而外,又有无量诸苦,是以说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理性’,这个集便是汇注苦恼。汇注苦恼这是一种招感的。你内里边有苦恼,外边苦恼才来;你内里边有贪嗔痴,外边这不如意的事情才来了,是以说此是集,招理性。

 

‘此是灭,可证性’,说这寂灭为乐,这是可证的。此是灭,可证性,可以证得这寂灭之乐。

 

‘此是道,可修性’,这个道是戒定慧的道:戒道、定道、慧道。戒定慧这个道,要是往多了说呢,便是三十七道品。七菩提、八正道、五根、五力、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合起来便是三十七道品。道是可修性的,你可以修道,这是初转四谛法轮,也便是示转。

 

第二是劝转四谛法轮。佛说:‘此是苦,汝须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这是劝转。劝其他东道主来修四谛法,这叫劝转。

 

第三是证转四谛法轮。证,便是说我不是单单教你们要知苦,要断集,要慕灭,要修道。我告诉你们:‘此是苦,我已知’,我还是贯通啦!‘此是集,我已断’,因为这集是苦恼,我还是断苦恼了,不是说我教你们断,我不时。因为我断了,合计闲散,是以我教你们也来断苦恼,贯通这苦。‘此是灭,我已证’,这寂灭之乐,我已证得,是以我现在才告诉你们,也应该证得这寂灭之乐。‘此是道,我已修’,说苦集灭道这个道,我还是修好了,我还是不需要再修了。那么现在我但愿你们也都贯通‘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个法。

 

‘度�x陈如等五东道主,而证道果’:在‘说四谛法的时候,�x陈如(阿若�x陈如)即刻就证果了,是以叫解本际,又叫率先解,这是�x陈如初证圣果。在三转四谛法轮的时候,�x陈如率先闻到佛所说的法就开悟了。

 

�x陈如如何先开悟呢?这是佛在曩昔因地的时候,作念忍辱仙东道主,歌利王把他动作都给堵截了,问他:‘嗔恨不嗔恨?’他说:‘不嗔恨!’歌利王说:‘有什么讲明你不嗔恨呢?’他说:‘我若嗔恨,我这动作就不可规复如初;若不嗔恨,被你所剁断的还会长出来。’

 

说这话之后,动作又都长出来了。然后忍辱仙东道主就发愿说:‘我成佛的时候,要先度你,因为你是我的善常识。’

 

在曩昔生中,�x陈如便是歌利王;忍辱仙东道主便是今生的释迦牟尼佛。是以佛成佛了,一看,我应该先度谁呢?应该先度剁我手脚的这个东道主,是以到何处给他一说法,他就开悟了,这是�x陈如。

 

其次佛又说持戒、布施,如何样布施?如何样修为戒律?如何样能升天?就呵斥欲,说:‘有欲念,是不对的,是不干净的,离欲才能清净,取得着实的甘心。’在这时候阿湿婆(马胜比丘)和跋提(小贤)两个东道主也开悟了,这是第二个开悟的。

 

第三个便是佛又说种种秘诀的这个时候,拘利和十力迦叶也都开悟了,这五位先披缁作念比丘,起先开悟证得四果阿罗汉,是以说度�x陈如等五东道主而证得道果了。

 

‘复有比丘所说诸疑’:又有其他的比丘,以后向佛请法,来问他们的疑难,问他们所不解白的敬爱。‘求佛进止’:请佛决定他们是可以上前修行?还是罢手?求佛给他们一个决定的采选。那么‘世尊教敕,逐个开悟’:佛有教敕。教,训导;敕,号召,便是给他们命令。佛给他们开示训导,他们每一个比丘都开悟了,以后‘合掌敬诺’:合起掌来毕恭毕敬而应诺,应诺便是袭取释教去修行了。‘而顺尊敕’:随顺世尊所教的敬爱去修行。

 

本来我以为每个东道主都懂了,是以在讲经的诗候,就把这‘比丘’忽略曩昔了,想不到还有东道主不太懂。

 

‘比丘’是梵语Bhikshu,翻译成中语有三个原理:

 

(一)破恶

(二)怖魔

(三)乞士

 

因为有三个原理,若只翻译为‘乞士’,就莫得‘破恶’、‘怖魔’了;翻译‘破恶’,就莫得‘怖魔’、‘乞士’了。因为有三种原理,是以多含不翻,这是五不翻之一。

 

翻译经典,有五种不翻:

 

(一)多含不翻

(二)尊重不翻

(三)此方无不翻

(四)顺古不翻

(五)高明不翻

 

保留‘比丘’两个字,就因为它有多含不翻的原理。这三种原理:

 

(一)破恶:咱们有苦恼,这便是恶,是以叫破恶。

 

(二)乞士:乞士者,便是上乞法于诸佛,下讨饭于众生的原理。乞法于诸佛,增长慧命;讨饭于众生,给众生种福田。

 

(三)怖魔:在受比丘戒,登比丘坛的时候,得戒和尚问:‘你是大丈夫否?’你答:‘是大丈夫。’这一答是大丈夫,天魔外道就都恐怖了,是以叫怖魔。

 

披缁作念沙弥的时候,必须要贯通沙弥是什么原理,比丘是什么原理。披缁之后,比丘必须要贯通如何样破恶,如何样断苦恼。破恶便是断苦恼,咱们东道主的苦恼是最恶的。东道主修道啊,这东道主有道莫得道,你就看他有莫得本性,就贯通了。有本性的东道主,他就莫得修道;修道的东道主他什么事情都能哑忍得下,谁骂他,也能忍;谁打他,也能忍;致使于杀他,也能忍,这都要能忍的。能忍,还要有智谋,还要能签订。是以,这比丘是出世的一个相,他能以断惑证真,断三界的惑,证阿罗汉果。

 

这里有个弟子以前学佛法,学了四、五年,到现在才跑到金山圣寺来,他找了那么多年,才找到金山圣寺,这都是拦阻易的一件事。外边许多东道主都是各处跑,去磋议佛法,都找不著着实的地方。是以,咱们这儿,列位在金山圣寺的东道主,不要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金山圣寺是很拦阻易进来的,是以你们列位应该尽头珍重。

 

第一章 披缁证果

 

佛言。辞亲披缁。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傻头傻脑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这是四十二章的第一章,这是说的沙门可以证阿罗汉果。

 

‘佛言,辞亲披缁’:披缁,按照佛法,必须要取得父母的许可。不像好意思国这个国,过了十八岁以后,就本身有目田了,你喜跃作念什么,就作念什么。以前在印度和中国,释教因为随顺国度的习尚,必须要向父亲、母亲说理解,告辞说:‘我披缁去了’,这叫辞亲。披缁,便是把身心肠命都奉献给三宝,永远不再作念凡俗东道主的事了,这叫辞亲披缁。辞便是辞别父母,辞亲披缁,便是亲近三宝,到佛法僧道场里边披缁了。

 

这披缁,有出凡俗家。凡俗,便是一般世间的家庭。每一个家庭都有它的梗阻,在家眷里边,通常彼此争吵,莫得什么着实的甘心,是以要出这个凡俗家,也便是火宅家。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是以也叫出三界家,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家。又叫出苦恼家,因为在家的东道主都有烦苦恼恼,莫得着实的甘心,是以就想要披缁。披缁之后,必须要断苦恼,发菩提心,这才是披缁。

 

‘识心达本’:识自本心,签订本身的心。你要贯通:‘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是一个的。你若贯通这个法外无心,你就理解这个遍计执性,这就叫识心。达本,达本是你若理解了这心地本来莫得实体,莫得形相的,你理解这个敬爱了,你就会理解依他起性是空幻的。遍计执性本来是空的;依他起性亦然虚妄的、空幻的,莫得什么实在的,这叫识心达本。

 

‘解无为法’:解无为法是你理解了真如的法:真如和一切法,不是一个,但是也不是两个。你若理解这敬爱,真如和一切法是不一相似。理解了这个敬爱,你就会理解圆成实性,悟得践诺,是以这叫解无为法。

 

‘名曰沙门’:你能这表情辞亲披缁,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才够得上一个沙门的名字。沙门是梵语,翻译为勤息,便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咱们披缁之后,不要勤修贪嗔痴,息灭戒定慧。若一天比一天莫得智谋,一天比一天愚痴,这叫勤修如何样贪,勤修如何样嗔,勤修如何样痴。天天都对贪嗔痴啊,放不下;戒定慧呢,拿不起来。对磋议如何样来修行,如何样持戒,如何样修定,如何样修慧,都不管它。本身的苦恼一天比一天多,这是什么原因?这便是本身前生的业障太重了。你阿谁业报太重,追著你,教你不发菩提心,教你尽看东道主家的不对。一天到晚老是合计我本身比谁都好,致使比我师傅都好,我师傅都不如我了,你看我多有智力!可以说是天上六合唯吾独尊,这表情一定会沉沦的。

 

我许屡次看见咱们这儿的披缁东道主,辘集掌都不会,合个掌都是前仰后合的,这合掌必须要当胸,你这东道主合掌却合到眼睛阿谁地方去了。合掌要合十,这样合掌当胸,莫得一个东道主合掌合得这个表情,这叫个什么!披缁这样多年,连个合掌都不会,叩首也不会,上支香也不会,啊!确凿轸恤哪!你便是本身不会,你要望望东道主家阿谁老参,他这合掌如何表情正当。

 

讲沙弥律的时候讲过,说手指头不要插到鼻孔里,为什么手指头会插到鼻孔里?就因为你合掌合得太高了,手指头才会构到鼻子。合掌是合掌当胸,不是当口,不是当鼻,也不是当眼睛,合著掌要在胸前。那么,连这少量都不解白,你说那其余的如何可以修道呢?修道更不解白。修道最不可虚应故事的,粗疏少量,也就不可顺利,差之涓滴,就谬之沉。

 

沙门‘常行傻头傻脑十戒’:常行便是通常依戒来修行,不犯戒,这是增长你的戒学。‘进止清净’:进,是上前往作念;止,是罢手。无论你作念什么,或者不作念什么,都要清净,不要有染污法。

 

‘为四真道行’:四真道行,是苦集灭道这四谛法,也便是要勤修四谛法。‘成阿罗汉’:建树阿罗汉果。阿罗汉就叫Arhat,是梵语,翻译成中语有三个原理。因为它有三个原理,属于多含不翻,是以就保留阿罗汉(Arhat)的音。保留梵音,这叫翻字不翻音。字,翻译成汉字;音,还是保留梵语的音。阿罗汉有三个原理:

 

(一)杀贼:阿罗汉是很是非的,哪个地方若有强盗,他就杀强盗去,那么说:‘他是不是犯戒了呢?这一定犯戒的。’但这个杀贼,不是杀外边的贼,是杀里边的苦恼贼,这外边如何会有贼?就因为里边有苦恼贼,有贪嗔痴的贼。有贪念,这是个贼;有嗔心,这是个贼;有痴心,这亦然个贼。要把这些贼杀了,是以第一是杀贼。

 

(二)应供:应该受东道主天的服侍。证果的阿罗汉是开悟的圣东道主,东道主淌若服侍阿罗汉,那是得福无量把稳,莫得次第狡计的。比丘是阿罗汉的因,阿罗汉是比丘的果,在因地作念比丘的时候,因中叫破恶,果上就叫杀贼;因中叫乞士,果上就叫应供;因中叫怖魔,果上就叫无生。

 

(三)无生:如何叫无生呢?便是了死活了,莫得死活这种苦了,然则他了的是分段死活,变易死活他还莫得了呢,是以只成阿罗汉。你能修傻头傻脑十戒,这便是建树你的戒学;能进止清净,这便是建树你的定学;修四真道行,这便是建树你的慧学。戒定慧修成了,贪嗔痴就破了;破了贪嗔痴,是以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有四种: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证得四果阿罗汉,这样才肃穆了死活了。

 

阿罗汉者。能航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寰宇。

 

‘阿罗汉者’:如何叫阿罗汉呢?方才说的四果阿罗汉,到这种阿罗汉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学了,这叫无学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学位。四果阿罗汉又叫证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位,在这地位是修道,初果叫见道位。

 

在本经后边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着实。’你尽头要留心,不要笃信本身的意念,你本身的意念不可以笃信的。证四果阿罗汉乃着实汝意,你什么时候证得四果了,那时候才可以笃信你本身的原理。

 

证得四果阿罗汉的圣东道主,他莫得欲爱,欲爱都断了。四什么讲明他证得四果?因为四果的圣东道主,他走路的时候脚不点地,离开地总有三分那么高,因为这表情他才不会把虫蚁踩死。他不像咱们东道主走路,会踩死虫子、蚂蚁,他不会踩虫蚁的,由这就讲明他是证果了。不只是证四果能这样,证初果就能这表情,是以说‘能航行变化’:证四果阿罗汉的东道主,他喜跃到什么地方去,就可以到什么地方去,能变化无尽。是以我在台湾时,那位广钦老修行,我请他到好意思国来,他就指指他的心,说他随时都可以来的。来是可以来,他本身贯通他来了,旁东道主还莫得贯通他来,除非开眼的东道主,可以看见他来了。

 

然则证了四果阿罗汉,不只精神能到任何的地方去;就这个身段也可以去的。苟简可以去,不需要买飞机票,就可以在虚空里旅行,是以能航行变化。阿罗汉有十八变,这些变化都是不可思议的。

 

‘旷劫寿命’:旷劫便是永远的劫,也便是无量劫。证得四果阿罗汉,喜跃活多久,都可以的,莫得问题的。他这身段坏了,实在老了,他又可以换一个身段。他换身段,也很容易的,是以叫旷劫寿命。

 

证得四果阿罗汉的东道主,那时候就死活目田了,着实取得目田了,喜跃活著,就活著;喜跃死,什么时候都可以死。喜跃站著死,就站著死;喜跃坐著死,就坐著死;喜跃走路死,就走路死;喜跃睡眠死,就睡眠死。很目田的,莫得任何东道主能管得了他,是以叫旷劫寿命,又叫无生,无生便是这个敬爱。无生,也永恒了,不生永恒了。

 

‘住动寰宇’:阿罗汉所住的地方,无论天使地只都受他的感动,都受他的训导,这叫住动寰宇。他住在什么地方,都有天龙八部常来护法。若有一个阿罗汉在这个地方上一住,那地方就很稳重了,莫得摇风、暴雨、地震、山崩、海裂、海啸,这种种的灾难都莫得了。因为护法善神时常都拥护他,令他一切都取得稳重。但有时也会有不屈安的事情,这都是业感所现,偶尔有这个情形。因为在因地修行不圆满,在果地的时候就会受到祸殃,是以说‘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有的时候阿罗汉也莫得饭吃,化缘讨饭也莫得东道主服侍,这就因为在因地的时候,只贯通修慧,不贯通修福,是以证阿罗汉果后,很莫得福报,很少东道主服侍。

 

住动寰宇,又有一个说法,说阿罗汉的一行一动,无论他作念什么,寰宇都为之震动。那么以上这是阿罗汉浅显的解释。

 

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

 

‘次为阿那含’:四果阿罗汉证的是无学位,三果阿那含是有学位。二果斯陀含,他断了欲界六品的思惑,还有三品的思惑莫得断。‘阿那含者’:阿那含把欲界的三品思惑都断了,是以就证三果阿罗汉。没断这三品的思惑,便是斯陀含。

 

‘寿终灵神’:阿那含寿命完毕的时候,他的灵性,便是他阿谁中阴身,这个灵神作念鬼时就叫中阴身,淌若属阳就叫灵神,这个也便是灵魂,也便是阿谁灵性。‘上十九天’:因为他死活未了,是以灵神上十九天。从四王天数上去,数到无烦天,这无烦天就越过了十九天,他在十九天以上,‘证阿罗汉’:证阿罗汉果了,是以他的名字叫不来果,不来是不到东道主间来了,这是阿那含这个三果阿罗汉。

 

方才听到说阿罗汉住的地方莫得一切的灾难,有东道主生出一种怀疑,怀疑阿罗汉住的地方不屈安,这个我不答覆你。我现在举出中国虚云老和尚,他一世的感应。他在南华寺住的时候,日本用飞机投炸弹,投了几个都不响,莫得爆炸。有东道主说这是碰上了,便是碰上,你也要碰得上啊!你若碰不上,那又如何讲呢?所谓碰上便是正值遇著阿谁炸弹不会爆炸,是这样样的原理,但是旁东道主如何莫得碰上?如何单单南华寺何处碰上?

 

还有,虚云老和尚在云南云栖寺传戒的时候,那树上都开莲华,那么他莫得到的地方,如何莫得开莲华呢?那草叶、菜叶上都现出佛像来,这一种的感应力量,东道主还不签订,逐以为这仅仅一时的祥瑞。虚老在南华寺时,死了几百年的柏树,又活了,又生出枝叶来,这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田地。好像那白狐狸也来皈心,这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情形。不外其时一般东道主还都不太签订,等虚老归天了,东道主东道主才都赞美,都说虚老是证果的圣东道主,是菩萨再来。啊!东道主便是这表情,对面就会错曩昔,错曩昔,又后悔了,东道主便是这样样一种奇怪的动物,愚痴的动物。

 

现在我在好意思国,我要造活佛,造活菩萨,造活阿罗汉,造阿那含,造斯陀含,造须陀洹。咱们谁淌若能去欲断爱,谁就有份的;谁若不可去欲断爱,还是少量前程都莫得,那就莫得主见。是以一切唯心造,东道主啊!你喜跃作念鬼,就作念鬼;喜跃作念经,就作念经;喜跃作念东道主,就作念东道主;喜跃作念牲口,就作念牲口,看你的心往哪一条路上走。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这一册书,你们不要把它看得那么浅显,将来在一千年以后,或者有许多东道主会看这本书而开悟的。那么这是将来的事情,现在咱们谁开悟不开悟,不贯通的。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动作断。不复用之。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二果的圣东道主叫斯陀含,斯陀含是梵语,译为一来果,这是修道位上的圣东道主。‘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如何叫一来呢?他一来天上,一来东道主间,是以叫一上一还,他一上就上到天上。那么他断了欲界的六品思惑,什么叫思惑呢?思是思想,也便是区分。单单这个‘思’,莫得一个‘惑’字,那么这思想也有清净的,你用智谋来区分,这不叫思惑;思惑便是迷了,不解白了。因为不解白,是以就想这个不解白的事情。

 

好像遍计执性。举例晚间,你见到一条绳,因为你不签订它,你就想:‘哦!这是一条蛇啊!’这叫遍计执性。为什么你想这一条绳便是蛇呢?因为你依照这一条绳,而有遍计执性,这绳便是依他起性。你把绳终止了,这绳本来是麻,不是蛇,这是圆成实性。

 

欲界有九品思惑,三果是断了欲界后三品的思惑。若断了欲界前六品思惑,就证二果阿罗汉;若不时这六品思惑,就不可证得二果。他一到欲界天,一来东道主间,是以叫一来果。等一来,他就证罗汉果了,了死活了。

 

其余便是初果,初果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这须陀洹亦然梵语,翻译过来呢?就叫入流,也叫预流,也叫逆流。入流,便是入圣东道主的法性流;逆流,便是逆小东道主的六尘流。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证了初果,断了见惑。咱们东道主有一个见惑,一个思惑,见也招引,思也招引;这两种惑,就把东道主期骗得糊涂了。是以你若想着实开悟,就要把这两种惑断了,见惑也要断,思惑也要断。

 

什么叫见惑呢?对境起贪爱,这叫见惑;迷理起区分,这叫思惑。见,你看见了,看见就被这个事物所迷了。被它迷,就随这个田地转了;随田地转,就生出一种贪念来,生出一种爱心来。贪,你生出贪念,就有所执著;你生出一种爱心,就放不下。你执著,放不下,这就不可证圣果;你想证圣果,就要把见惑断了。见惑有多少呢?有八十八品那么多。能把见惑断了,就证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是初果的圣东道主。如何又叫预流呢?预便是插足了,也便是取得的原理。预流是得预圣流了,和圣东道主在一皆了,这叫预流。

 

‘七死七生’:证初果的圣东道主,还有七番死活,这七番死活显露,‘便证阿罗汉’:然后才能证四果阿罗汉,到死活显露这种地步。七番死活,这是说的你到了欲界上上品,贪、嗔、痴、慢,任运而断,在这时候就能了二番的死活。在欲界上中品时,了一番的死活;欲界的险阻品,又能了一番的死活;在欲界中上品的时候,也能了一番的死活;在欲界中中品、中低品的时候,又能了一番死活。在欲界下上品、下中品、下低品,总计了一番死活,是以叫七番死活。这七番死活显露,然后才证得阿罗汉果。证了阿罗汉果,分段死活显露,这是按照很天然的敬爱来讲。淌若尽头的情形,有尽头的根器来修行呢,那又不一定的,或者由初果就径直证得四果了,如鸠摩罗什的母亲是由初果证二果。是以这证什么果都是不一定的。

 

三界的见思惑,虽然有那么多品,有那么多的种类,一言以蔽之,最令东道主倒置的,便是一个爱,和一个欲。这爱和欲,把系数的东道主都期骗得额外置倒,明明贯通它不对,还要去作念;明明贯通它对,却不要去作念,东道主便是这样奇怪的动物。明明贯通不好,没东道主教他去作念,教他不要作念阿谁,他一定要作念;明明贯通好,教他那么样作念,他还不那么样作念,啊!老是不听的。为什么呢?便是因为爱、欲两个字把东道主期骗得额外置倒。

 

‘爱欲断者’:你若能把爱欲断了,那一定会成道业的。‘如动作断’:是以这文上才说爱欲断了,就像东道主动作断了似的,‘不复用之’:你断爱、断欲,就像断手和脚似的,把手脚都剁去了,不可再用了。你爱欲断了,也应该像昆玉断了一样,不可再用了。是以经文上说,须陀洹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果。爱欲断者,你这爱和欲断了,如动作断,就好像手、脚被堵截了一样,不复用之,不可再用了。你要有这样的决断心,不是这样样当断不时。当断不时,必受其乱。你想要断又不时,不时又要断,这是叫仁柔寡断。仁柔寡断,便是莫得一定的智谋,莫得着实的智谋,是以才当断不时的表情。好像女东道主似的,什么事情想这表情,又不这样;不想这表情,又想这表情。这样少量主意也莫得,少量目的也莫得,这对于修道上是很不相应的。修道的东道主应该要有顶天速即的志气,斩钉截铁的决心,才可以修道的。

 

第二章 断欲绝求

 

佛言。披缁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这第二章是说无修无证的。

 

‘佛言’:佛又说了。‘披缁沙门者’:想出三界家,作念沙门的东道主,要如何表情呢?要断欲。前面说欲爱断者,好像断这动作似的,不复用之。是以‘断欲去爱’:爱也莫得了,这时候,你‘识自心源’:你签订本身心的践诺了。‘达佛深理’:理解佛最深的这种理。‘悟无为法’:佛最深的这种理是无为而无不为,是无为法。‘内无所得’:你若往本身来讲,无所得,无智亦无得。‘外无所求’:向外呢,也无所求了。内无所得,这是无为法;外无所求,这亦然无为法。所谓:

 

知县少时烦脑少,

到无求处便无忧。

 

你达到内无所得,外无所求这种田地上,是‘心不系道’:你这心也不一定说是要修道,但老是在修道上。‘亦不结业’:但是也不造业,不造一切恶业。

 

这时候‘无念无作’:你莫得一切的妄念了,唯有一个正念。是以一个妄念也莫得了,这叫无念。少量虚妄的活动也莫得了,这叫无为、无作。‘非修非证’:这时候所作已办,还是修到了顶点,是以无可修了。修无可修,这叫非修。证无可证,还是取得道的践诺,还是证果了,不必再证了,这叫非证。

 

‘不历诸位’:率先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一切的位置都不必经历,豁然间就突出了。‘而自崇最’:而本身这种的果位是很崇高的。‘名之为道’:这叫什么呢?这是一个得道的沙门,他便是这表情的。

 

第三章 割爱去贪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归天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东道主愚蔽者。爱与欲也。

 

这是四十二章经的第三章,赞美沙门的胜行,你能行沙门这种殊胜的行,才能证道果。

 

‘佛言’:这是佛说的话,佛说了什么呢?说‘剃除须发’:披缁东道主把须也剃去了,头发也剃去了。‘而为沙门’:而作念为一个沙门,这便是披缁东道主。‘受道法者’:受道便是修道的这个东道主,要把道受之于心,也要修法。修道法的这种东道主,要‘归天资财’:把世间的财都不要了它,是以咱们这儿有几个披缁东道主理银钱戒,这是最佳的,这便是归天资财。世间争斗都因为财而发生的。你看!国与国战、家与家争、东道主与东道主斗,这彼此都是因为利。你能归天资财,把世间这一切宝贵的东西都不要了。

 

‘乞求取足’:每一天讨饭讨饭,吃饱了就算了。乞求,去讨饭讨饭。取足,吃完毕就够了,也不贪,也未几吃。‘日中一食’:仅仅一天吃一餐。‘树下一宿’:住就在树下住。团结树下只住一宿,最多不越过三宿。‘慎勿再矣’:你要严慎,不要再多求了。再矣,便是不要再多求其他的东西了。

 

‘使东道主愚蔽者’:使东道主愚痴,这就好像心里生了草似的,被草、石头给压住了。愚蔽是愚痴蒙蔽,蔽就好像太阳光被云遮上了一样,给蔽住了。是以,使你愚痴不解白事的是什么呢?‘爱与欲也’:便是这个爱和这个欲,教你愚痴的。你说你不愚痴吗?你若不愚痴,为什么你受了戒,还要犯戒?你若不愚痴,为什么一切不应该作念的事情,你都要去作念?就因为这爱和欲。爱,也看不破;欲,也放不下。因为你看不破、放不下,是以就不得闲散;你若看得破、放得下,就取得闲散了。取得闲散,那时候,无牵无挂、无烦无恼,什么都是很好的,什么都莫得问题,也可以说是 Everything is OK.(什么都好!)

 

第四章 善恶并明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多么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谎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四章说的是善恶无性。你作念善、作念恶,就好像把手掌反掌这样容易,随你本身去作念。

 

‘佛言’:佛说,‘众生以十事为善’:有十种是众生可以作念的好事。‘亦以十事为恶’:虽然可以作念好事,如果你作念得不对,就变成恶事了。你作念得对了,便是好事;作念得不对,便是恶事。‘多么为十’:这十种都是什么呢?‘身三’:身有三种。‘口四’:口有四种。‘意三’:意有三种。

 

‘身三者,杀盗淫’:身的三样是什么呢?便是杀、盗、淫。什么叫杀呢?杀,便是圮绝物命,把众生的性命给圮绝了,这叫杀。盗,如何叫盗呢?便是不予而取,名为盗。这东西,你莫得取得东道主家许可,就把它拿走了,这便是盗。淫,便是男女交会,男女彼此行淫欲的活动,这叫淫。

 

‘口四者’:口四种的事是什么呢?‘两舌’:并不是一个东道主生两个舌头,他是说两种话,对张三就说李四;对李四又讲张三,就像两端蛇。‘恶口’:是骂詈、咒咀,便是说东道主家的滥调。‘谎言’:便是打废话,说出不实在的话。‘绮语’:是说一些个莫得原理的话。讲这些粗犷、邪知邪见、不正直的话,这都叫绮语。

 

‘意三者’:意有三种,是什么呢?便是‘嫉恚痴’:嫉,是妒忌,便是不肯意他好,东道主家若好了,就生了一种妒忌心。恚,便是嗔恚。骄慢、衔恨、凶残、暴力,这都是嗔恚。痴,便是愚痴。对事理他区分不显然,是以叫愚痴。

 

‘如是十事’:像前面这些事。‘不顺圣道’:若不顺服圣道,不照著善道去作念,‘名十恶行’:这叫十种恶行。‘是恶若止’:这十种恶若罢手了,‘名十善行耳’:便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忌妒、不嗔恚、不愚痴、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谎言,这叫十善行耳。

 

第五章 转重令轻

 

佛言。东道主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东道主有过。自解知非。回邪入正。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这一段文是第五章,劝勉东道主有过能改,改过悔改。你有过若不可改,那过是永远存在的;你若能改过悔改,罪就消灭了,莫得了。

 

‘佛言’:佛又说了,‘东道主有众过’:这个众过就包括系数一切的毛病,一切的罪行。‘而不自悔’:你有什么罪行,本身若不懊悔,还覆讳毛病,便是隐匿躲闪本身的错误,不教东道主看见,不教东道主贯通,这叫不知而不自悔,本身不贯通忏悔。‘顿息其心’:你不贯通忏悔,你把改过的心白费罢手了。罢手,也便是莫得改过的心。‘罪来赴身’:你罢手你这改过的心啊,等这罪来到你身上的时候,‘如水归海’:就好像那小水流入大海一样,‘渐成深广’:逐渐地小过也变成大过了;小罪也变成大罪了;轻的业障也变成重的业障了,是以就渐成深广。

 

‘若东道主有过’:假定东道主有过,滔天之罪,一悔便消。罪业有天那么大,这叫滔天之罪。你罪业和天一样地大,淌若能忏悔,这罪就消灭了,莫得了。‘自解知非’:你要忏悔,本身解开罪业这个结,贯通本身的演叨。‘回邪入正’:你改种种的恶行,变成善行,作念好事。‘罪自消灭’:你若能改过悔改,那罪孽就消灭了,就莫得了。‘如病得汗’:就像什么呢?就好像你有病的时候,出了寥寂汗,那病就好了。‘渐有痊损耳’:逐渐地这病就会病愈了,病就都莫得了。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佛言。恶东道主闻善。故来打扰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这是第六章,说明了善能胜恶,恶不可胜善。是以前面那章教东道主止恶行善,改过悔改。但又或许有这种东道主,他怕本身作念好事,有恶东道主来打扰,是以佛又说这一章经。

 

‘佛言’:佛说。‘恶东道主闻善,故来打扰者’:这恶东道主听见有善东道主作念好事,他故意来给你梗阻。打扰便是给你添梗阻,来蹧蹋你作念好事。‘汝自禁息’:这个时候,你要本身禁息,要很冷静,很安定的,不要慌,不要nervous(殷切)。

 

‘当无嗔责’:你不要生嗔恨心,也不要斥责他,不要说他不对。‘彼来恶者’:那么这个来打扰你,蹧蹋你,给你梗阻的东道主。‘而自恶之’:他是给他本身梗阻,蹧蹋他本身,他是和他本身过不去,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个明镜似的,在这明镜里头现出很丑陋的一个仪容,这很丑陋的仪容,是他本身在镜子里现出来的,不是镜子本身是丑陋的。

 

这便是说恶东道主如何样坏,亦然他本身的,坏他本身;你要是不睬他,就莫得事了。你若一理他,如何样啊?你就和他归伙了,你也变成恶东道主,和他一个表情。

 

第七章 恶还本身

 

佛言。有东道主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东道主。其东道主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这是第七章,讲明前面恶者自恶,是恶他本身,是以佛又举出一个譬喻来说。

 

‘佛言’:佛说,‘有东道主开吾守道’:有东道主听见佛是一个督察修道的东道主。‘行大仁慈’:又修行大仁慈的行门。‘故致骂佛’:他故意来到佛的眼前骂佛。‘佛默不对’:佛听见他骂,沉默不出声、不讲话。‘骂止’:等他骂罢手了。‘问曰’:佛就问他了,‘子以礼从东道主’:说你用礼貌来对待东道主。‘其东道主不纳’:阿谁东道主不收受你的礼貌。‘礼归子乎’:濠个礼是不是还回到你本身何处去呢?还归到你本身身上吗?

 

‘对曰,归矣’:骂佛的这个东道主说,可以!是还记忆到我这儿。对方若不收受我行这个礼,这个恭敬,我就把它拿记忆。

 

‘佛言’:佛又说了,‘今子骂我’:子,便是你。你现在来骂我,‘我今不纳’:我不收受你这个骂。你骂我,我也如如不动;你不骂我,我也莫得一趟事,我是不被你这个骂的田地转,我不纳你的,不收受你的。‘子自持祸’:你骂我,你是不对的,但是你一定有痛苦的。‘归子身矣’:把这祸归到你本身身上去了。‘犹响应声’:就好像你打一个响,就有个声。如‘影之随形’:好像身影随著形似的,这个祸一定是跟著你跑的。‘终无免离’:你莫得次第免离你骂我的这个祸。‘慎勿为恶’:是以我但愿系数的东道主不要作念恶事。

 

第八章 尘唾自污

 

佛言。恶东道主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迎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第八章的经文,便是释教东道主不可以作念恶事,不可以害东道主。你害东道主便是害本身;你小瞧东道主,也便是小瞧本身;你对东道主家不好,也便是对本身不好。

 

‘佛言’:是以佛说,‘恶东道主害贤者’:恶东道主便是作念种种赖事的东道主,贤者便是贤而有德的东道主。这莫得道德的恶东道主,想要害有道德的贤东道主。‘犹仰天而唾’:就好像仰起面,对天吐涎水一样。‘唾不至天’:这涎水不会到天上。这也便是说恶东道主想害贤东道主,是害不了贤东道主的。‘还从己堕’:你这涎水还要逐渐落到本身的脸上。你作念恶东道主,害贤东道主,你虽然用枢纽来害他,到时候,还是害本身。因为寰球上耐久是有公理,有真谛的,你害东道主是不行的。

 

‘迎风扬尘’:迎风,便是迎风,你对著风来扬尘。‘尘不至彼’:这个尘不会到前面去,到对面去。‘还坌己身’:这尘还是都落回到本身身上来。

 

‘贤不可毁’:贤东道主是不可标谤的。‘祸必灭己’:你害贤东道主,将来还是害本身,你给东道主家痛苦,也便是给本身痛苦,将来本身是会受果报的。

 

第九章 返本会道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节奉道。其道甚大。

 

第九章是释训导修行的东道主,要闻而思,思而修,修而证。不应单单地就口里记起,耳里听佛法,而身不去行,一定要实实在在去作念才算。

 

‘佛言’:佛说,‘博闻爱道’:什么叫博闻爱道呢?博便是普遍。好像阿难尊者多闻第一,那也就叫博闻。但是只贯通闻,不可随闻入不雅,不可雄厚其中的敬爱;就单单凭仗本身强记的这种力量,挂念力好,能把这经文都记取了,但是不相应,不去思索,不去修行,这是没灵验的。爱道,是这修道东道主以为这道可确凿好啊!但他不解白道本来便是自心,莫得离开自心,那么他就向心外再另外找一个道。虽然有爱道,小器这道的心,但是向外驰求,这亦然不对的。‘道必难会’:你这样表情向外驰求,这道你一定不解白,一定遇不著。你遇不著道,你也不会理解道的,因为你越跑越远嘛!

 

‘守节奉道’:如何叫守节呢?守节便是不打休想,便是不向外驰求,所谓求诸己,不求诸东道主,求内不求外。求这个内想要醒悟,想要理解,想要趋向菩提心,连名利心也莫得,不求名,也不求利,这便是守节。奉道,什么叫奉道呢?奉道便是奉持这道。守节奉道,便是通常想都不离心,想能体会本身的心源,心的践诺,不会向外驰求,不向外边去找,这就叫奉道。‘其道甚大’:你若这样修行,这道天然会建树得很大的。

 

第十章 喜施获福

 

佛言。睹东道主施道。助之痛快。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东道主。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还是。福亦如之。

 

第十章是说明随喜的功德,本身也有益益,他东道主也有益益,是以这福也莫得穷尽。

 

‘佛言’:佛说,‘睹东道主施道’:你看见东道主家作念布施。这布施有三种:财施:财施又叫资生施,什么叫资生施呢?便是资养你生计的这种布施,这种布施就要用财施。财,有内财、外财。内财便是头、目、脑、髓、皮、血、肉、筋、骨,布施这些,都是内施,属于身内的。外财是金银玉帛、国城太太,布施这些,便是外施。你有金子,也可以布施给东道主;有银子,布施给东道主;有一切的玉帛,布施给东道主;你有国度,也可以让给东道主;你有城市,可以布施给东道主;有太太,也可以布施给东道主;有女儿,也可以布施给东道主,这是外边的。内里边的,你的头,也可以布施给东道主;目,眼睛;脑,头里边的脑子,也可以布施给东道主;髓是骨髓,都可以布施给东道主;皮、血、肉、筋、骨,都可以布施给东道主。以上是财施。法施:法施便是讲戒、定、慧三学,以这种种的法,来布施给东道主,令东道主取得种种的利益。

 

第三、丧胆施:这丧胆施便是东道主有了什么灾难,有什么很懦弱的事情,你能把他懦弱的这种凄迷,给撤销了,这是丧胆施。

 

你看见有东道主布施,能‘助之痛快’:你若能随喜和赞美,‘得福甚大’:得福报是很大的,这时候有些愚痴的东道主说:‘哦!我作念布施,旁东道主随喜就能得那么大的福报,那我这福报不是莫得了吗?’因为或许有愚痴的东道主这样想,是以就设一个问答。

 

‘沙门问曰’:有一个沙门来问。‘此福尽乎’:这福会不会莫得了呢?就说本来作念布施的这个东道主,他能有福,但旁东道主随喜也得福很大,那他这福还会不会有呢?是不是会被旁东道主都把这福给抢去了呢?

 

‘佛言’:佛又说了,‘譬如一炬之火’:好像有一个灯火,有一个火烛。‘数千百东道主,各以炬来分取’:这儿唯有一个火种,有百千个东道主,都用这个火种,来烽火分取。分取便是分取了这个火。‘熟食除冥’:熟食,便是用这火来作念饭;除冥,用这火来把昏黑除去了。‘此炬还是’:那么原本的火把,还是像原本一样,它不会莫得了。‘福亦如之’:这福报啊!也像这表情。这便是说东道主以布施来修道,修了道,将来会证果。熟食是譬喻,譬如证果。除冥,便是除去业障、报障、苦恼障这三障的惑,除去三障的这种招引,这便是除冥。

 

便是说你有这布施的功德,你会证果,旁东道主也会证果。你会摒除这三障,旁东道主、其他随喜的东道主,也会摒除这三障,这功德是谁也不会莫得的。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佛言。饭恶东道主百。不如饭一善东道主。饭善东道主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这一段文是本经的第十一章,相比一下福田的胜劣,令东道主贯通服侍的胜劣。

 

‘佛言’:是以佛说,‘饭恶东道主百’:你想行布施,前面虽然是说布施,但是对于布施,你也要贯通如何样布施才是热切的。种福田,你若不会种,也不对法,不懂得种福的法,那么你种了也莫得福。是以说,饭恶东道主百,你布施饭给一百个恶东道主,‘不如饭一善东道主’:你还不如布施饭给一个善东道主阿谁福田多。为什么呢?你给一百个恶东道主饭吃,他们吃饱了饭,也只贯通去作念恶事,变成他们所作念的恶事,都是你匡助的,你是一个帮凶了,你匡助他们作念恶,匡助他们作念赖事。而你若给一个善东道主饭吃,布施饭给他吃呢,他吃饱了,他去作念好事,他所作念的好事,可以说都是你建树他作念的好事。是以不如饭一善东道主。

 

‘饭善东道主千’:你布施饮食、玉帛,这个饭也就包括一切布施的缘在里头了。致使于你布施头目脑髓,匡助东道主作念好事,你把性命都布施出来了,那么他作念的好事都是你建树他的。你若匡助恶东道主,你布施性命,那反而造罪了。是以你饭一千个善东道主,这善东道主便是不作念恶事的善东道主。‘不如饭一持五戒者’:你不如布施给一个持五戒的东道主这个功德大。

 

‘饭持五戒者万’:你布施饭给持五戒的这个东道主,持五戒便是皈心三宝、受持五戒、修十善的这个东道主。你布施一万个受五戒的这种东道主,‘不如饭一须陀洹’:你不如服侍饭给一个证初果须陀洹的圣东道主阿谁功德大。

 

‘饭百万须陀洹’:你服侍百万个初果须陀洹的圣东道主。‘不如饭一斯陀含’:你不如服侍饭给一个二果斯陀含的圣东道主。因为初果不贯通二果的田地,初果是破见惑,二果是破欲界六品的思惑,这前面都还是讲过了。是以你服侍饭给二果斯陀含,比给那初果须陀洹的功德更大的。

 

‘饭千万斯陀含’:你服侍饭给千万个断了欲界六品思惑的二果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不如服侍饭给一个三果阿那含的圣东道主。三果阿那含,也便是把欲界九品的思惑十足断了,才证三果。

 

‘饭一亿阿那含’:你服侍饭给这一亿证三果阿那含的圣东道主,‘不如饭一阿罗汉’:不如服侍饭给一个阿罗汉的功德大。

 

‘饭十亿阿罗汉’:你服侍饭给十亿这样多的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又不如服侍饭给一位辟支佛。辟支佛叫缘觉,阿罗汉叫声闻。声闻是闻佛的声息而悟道。缘觉是在有佛出世时,修十二缘分法而悟道的。在无佛出世时,不雅一切众生摇身一变的这种田地而悟道的,这叫独觉。是以你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位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服侍百亿那么多的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不如服侍一位佛。三世诸佛,曩昔、现在、将来这三世,无论哪一位佛,你都服侍他。

 

‘饭千亿三世诸佛’:服侍饭给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也不如你服侍饭给一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圣者。无念,念而无念;无住,住而无住;无修,修而无修;无证,证而无证,这个就都到圆教初地的果位上了,这些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圣者,也便是法身大士,他们都能八相成道,百界作佛,都能有这种才智了。

 

是以咱们服侍,应该要贯通服侍的理,贯通服侍哪一类东道主有什么克己,因此咱们要亲近善常识。你若亲近恶常识,就学得邪知邪见;你若亲近善常识,就会学得正知正见。你若服侍那恶东道主,就造罪了;你服侍善东道主,就有功德了,是以这是咱们要贯通的。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言。东道主有二十难。梗阻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对等难。不说是贬低。会善常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东道主难。睹境不动难。善解便捷难。

 

‘佛言’:佛又说了,‘东道主有二十难’:系数的东道主都有二十种难。如何叫难呢?难,便是拦阻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就不难了;拦阻易的事情便是难,这拦阻易的事情,便是逆,所谓困境,是拦阻易理解、拦阻易签订的;这个容易便是顺,趁机是东道主合计好受少量。那么这二十种难,便是东道主拦阻易作念的。

 

第一便是‘梗阻布施难’:你若有钱,想作念布施,那是很容易来作念布施的,因为你有。有,用少量也不算个什么;你若莫得,而能布施,那才是着实的布施。因为你能作念到所谓作念不到的事情,这事才是真;你作念取得的事情才去作念,那是东道主东道主都可以作念的。东道主东道主都能作念取得的,你去作念,那莫得什么稀奇;东道主东道主作念不到,你能作念取得,这便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出一切的东道主了。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便是和一般东道主不同了。

 

讲到梗阻布施难,咱们可以说一个公案。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最梗阻的东道主,他虽然梗阻,但是他还有个太太,就夫妻俩。然则夫妻俩的生计相当困难,唯有那么一个小破屋子住,然则莫得饭吃,莫得衣裳穿,穷得这个表情,只晴天天去乞讨,到街上去和东道主要饭吃。要饭吃,这不是很难的一件事,难的是夫妻俩莫得衣裳穿,唯有一条裤子。两个东道主穿一条裤子,你说这一条裤子如何穿呢?就只可轮替著穿。如何穿呢?譬如今天丈夫出去讨饭者吃,就穿这条裤子出去讨饭者,讨记忆的饭,夫妻分著吃。翌日呢,便是太太出去讨饭者,也穿上这条裤子。在家里的这个东道主就莫得裤子穿,出去讨饭者的这个东道主就有裤子穿,要记忆的饭,还是两个东道主分著吃。这表情虚应故事的,也就天天这样保管生计,你看!穷得这表情,可以说是最穷的东道主了。

 

在这时候,有一位辟支佛,前面讲过辟支佛有宿命通的,他一不雅察:这两个东道主在宿世之中不肯作念布施,是以今生就这样穷,穷得要两个东道主穿一条裤子。‘啊!这回我要度他们去!’这辟支佛就发愿要度这两个东道主,让他们有契机种福,于是到这夫妻的门前来化缘。这辟支佛是一个比丘的表情,站在阿谁地方,托著钵在化缘,这对夫妻一看,有个和尚来化缘,本身家里什么也莫得,啊!饮食也莫得,衣裳也莫得,唯有一条裤子,这丈夫就对太太说:‘唉!咱们都要发少量布施心来求求福。为什么咱们这样穷呢?便是以前咱们不肯布施,是以现在穷得这个表情,咱们应该作念个布施。’

 

太太说:‘作念布施?咱们有什么可以布施?’

 

丈夫就说:‘咱们还有一条裤子啊!可以布施给这披缁东道主。’

 

太太就发了本性,说:‘你确凿混帐、糊涂!咱们就一条裤子,如果布施给比丘,咱们连这出去要饭的老本都莫得了,咱们用什么可以再向东道主讨饭呢?唯有这一条裤子轮替著穿,还可以出去讨饭者;要是把裤子也布施了,咱们如何出去呢?’

 

丈夫就劝他太太:‘可以,这是很拦阻易的,但是咱们不管本身的生计,布施裤子给这比丘,咱们两个不出去

,就在这儿饿死算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你看,那比丘在这儿也不走。’

 

太太一听,叹了相连说:‘唉!好吧,你痛快布施,就布施好了!’这夫嫦俩就把这一条裤子,从窗户递给这比丘了,这比丘是个证果的辟支佛,他收受这条裤子后,就到释迦牟尼佛阿谁地方去,转折服侍释迦牟尼佛,说:‘这是本身才在一个贫乏东道主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全家的财产,然则他都布施给我了。’

 

释迦牟尼佛就收受这条裤子。收受之后,就对东道主说:‘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里就这样一条裤子,都能布施出来服侍这比丘,尤其服侍的是个辟支佛,是以能得福无量,将来是有很大的福。’

 

其时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里,这国度的国王也在这儿,国王一听,就想:‘本身国度有这样一个穷得连饭也没得吃,连衣裳也没得穿的东道主,本身在皇宫里吃得那么好,穿得也那么好,这如何能对得住老匹夫呢?’于是国王生了大忸怩心,就派东道主到这贫乏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的、送穿的,送了许多。这两夫妻即刻就取得果报了,才布施一条裤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以后也去见佛,佛就为他们说法,一说法,这两东道主即刻就证到初果。

 

是以说梗阻布施难。你在难的时候,若再能布施,这才是着实有布施心;越难你越能作念,这才有价值。好像咱们东道主不可捱骂,若有东道主骂咱们,咱们能受,这便是有德行;东道主也不可捱打,若有东道主打你,你能收受,能签订:‘啊!这是善常识,他能令我消业障,能令我出愁城,这是最难得的善常识。’无论哪一位,田地来了,你们要签订,说你不好的东道主,那恰是你的善常识。不要听东道主家赞美你一声,就好像小孩子吃糖似的,欢乐得不得了;东道主家标谤一声,就比吃黄莲还苦,不要这表情。

 

佛说二十难,东道主生何止二十难,这难可就多了,难的事情来了,你能把它惩办得很容易,那便是理解佛法了。

 

‘豪贵学道难’:豪,富豪,很有钱的;贵,便是尊贵,很有地位,很有势力的。既有钱又有势力,天然生计很安定,不像方才说的那对夫妻,唯有一条裤子,那么样地苦恼。豪贵的东道主穿的衣裳许多,钱也许多可以用,况且有许多精真金不怕火的亲戚,又有许多着名望的一又友。在这时候,你教他修行发愤,披缁学道,这是很拦阻易的。因为什么呢?他一切一切都温情,一切一切都合计很甘心,什么都很目田。住的屋子像皇宫一样,吃的都是一般东道主吃不著的最名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以你要他修道,这是拦阻易的。

 

‘弃命必死难’:弃命便是不要命了,但是即使你不要命,也不一定就可以死的。好像有时候东道主想要自裁,吃安眠药,吃得少了,他又活过来了,这便是想不要命,却不一定会死的。如果你想不要命,就一定会死,那就不难��!

 

又有一个说法,你这命不要了,天然会死;就算你想要命,用种种枢纽来保护著,教它一定不死,这亦然办不到的。东道主东道主都会死,莫得一个东道主是永远永生久视,永生不死的。莫得这种事,是以说弃命必死难。

 

‘得睹佛经难’:你们列位不要以为现在能听讲经,又能看经,合计很容易,这是拦阻易的——‘无上甚深高明法,百千万劫难遭逢,我今见开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想一想!这佛经是拦阻易遇著的,况且咱们这东道主身亦然拦阻易得的。今生得著东道主身,又遇到了佛经,还能听东道主讲佛经,这是拦阻易的,这都是无量劫以前你们就种了大善根。

 

‘生值佛世难’:你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这也拦阻易。虽然现在佛灭度了,但还有佛法,还可以学佛,还可以修行,这都是很红运的。

 

‘忍色忍欲难’:这色、欲——男女之情这种爱欲,是拦阻易忍的。因为一般东道主平常的情形,都是这种生理,男女要成亲,这都忍不住的。你若能忍得住,能忍色、忍欲,对田地无心,能有忍力,这亦然拦阻易的。你忍来忍去忍不住了,就倒置了;忍来忍去忍不住,又倒置了,是以这忍色、忍欲亦然拦阻易的。

 

‘见好不求难’:见到什么好事,你不去贪求,这亦然拦阻易的。东道主东道主都是见著好就贪了,是以见好不贪求,这亦然拦阻易的。

 

‘被辱不嗔难’:好像莫明其妙就被东道主打一顿,莫明其妙就被东道主骂一顿,也不因为有什么情理,他就来侮辱你一番。侮辱便是对你不客气,对你很不好,这时候你不嗔恨,心里能像莫得那回事似的,这是拦阻易的。拦阻易,你若能作念,那便是过来东道主了,便是过来了。

 

‘有势不临难’:有势,便是有势力。好像那作官的,他要杀东道主就杀东道主,这叫倚势凌东道主。东道主家莫得违警,他用他的势力去把东道主杀了,这叫有势。临,便是临到其他东道主的身上去。有这种权利,就苟简杀东道主,这叫有势最后。不临,便是不仗著权利去箝制东道主。虽有权利,还是尊重东道主,不苟简杀东道主,苟简羞辱东道主,这叫有势不临,这也拦阻易的。虽拦阻易,但是你若能那样作念,这是最佳的。

 

‘触事无心难’:触事,你无论遇著什么事,你要能以无心处之,以无心应答。事情来了,也没有计划,随缘惩办;事情去了,更没有计划。便是事来则应,事去则静,这叫无心,莫得执著心,莫得休想心。

 

‘广学博究难’:广学,便是日常地去学习;博究,是多多地磋议,这亦然拦阻易作念的事情。

 

‘除灭我慢难’:东道主东道主都有一个我慢,你若想要把我慢除灭了它,莫得我慢,这也拦阻易的。

 

‘不轻未学难’:你们列位先披缁的,都要贯通这少量,对莫得学佛法的,你不可小瞧他。你若小瞧他,那就叫小瞧未学了。对不懂佛法的东道主,你应该用种种的便捷秘诀来训导他,不应该小瞧他,不可轻忽他,不可对他很不客气的。在释教里有这四种的不可忽,佛也通常这样说。什么是四种不可忽呢?

 

(一)火虽小不可忽。便是对于小小的火,你不可以粗疏,不可以苟简,虽然是很小的火,你也要很珍重它,因为你一不珍重,它就把系数的东西都烧光了。

 

(二)龙虽小不可忽。龙虽然很小,你也不可以忽略它,因为龙可小可大,它有神通变化的。

 

(三)王子虽小不可忽。王子是国王的太子,虽然他很小,但你不可以忽略他,因为他将来是作念天子的。

 

(四)沙门虽小不可忽。沙门虽然小,你也不可以忽略他,因为他将来可以成佛。

 

因此不轻未学,便是对莫得学过佛法的东道主,你不可以轻看他,不可以看轻他。是以不轻未学是很难的。

 

‘心行对等难’:你这个心要行怜惜对等是拦阻易的,但是也要去作念。

 

‘不说是贬低’:东道主东道主大批都痛快讲是讲非的,若能不说口角,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我有个弟子说,他没披缁以前,就不会讲口角。那么披缁以后,在这儿反而学会说了。但是他还醒悟得很快,是以现在笃信他又不会讲口角了。

 

‘会善常识难’:会,便是遇。你能遇到善常识,这亦然拦阻易的。你看东道主东道主学道啊!遇到的大批都是糊里八涂的。善常识他不糊涂,不会教你走到错路上去。修道的东道主一定要听善常识的话;不听善常识的话,在你还莫得证果之前,就信本身,任本身的性,那是不行的,终究会沉沦,终究会招魔障的。是以一定要亲近善常识,听善常识的训导,这是说会善常识难。

 

‘见性学道难’:学道的东道主拦阻易明心见性,学道要能明心见性,这亦然拦阻易的一件事。

 

‘随化度东道主难’:随缘随份来训导众生,这亦然拦阻易的一件事。

 

‘睹境不动难’:你遇到什么田地,能不被这田地所改革,而能改革田地,这一件事亦然拦阻易的。

 

‘善解便捷难’:你能理解什么是便捷法,用它来训导众生,这亦然拦阻易的一件事。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缘分。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节。可会至道。譬如磨铙。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第十三章是说东道主如何样能得知宿命,佛告诉咱们如何样得宿命呢?就要会道,会道便是理解道。

 

‘沙门问佛’:有个沙门来辅导于佛。‘以何缘分,得知宿命’:什么缘分,如何样修行,修什么秘诀,才能贯通宿命通?‘会其至道’:就理解着实的敬爱了。

 

‘佛言’:佛就告诉他了。‘净心守节’:你要清净其心,要守节,守著你这坚固的志愿。你发什么愿,你就要守著。你不可以才发了愿,过了几天本身又不算了,又说我把这个愿裁撤来,这是不可以的,这就不是守节了。你若能净心守节,把心里的昏黑,心里的休想,心里的贪嗔痴都去了,守住本身这个志愿。‘可会至道’:天然就会理解着实的道。着实最高的阿谁道,好像什么呢?现在举出一个譬喻来告诉你。

 

‘譬如磨镜’:就好像磨镜子一样。‘垢去明存’:尘垢去了,莫得了,那明就现出来了。现出来的明,便是

宿命通。‘断欲无求’:你把欲念断了,无所求了,到无所求处,什么也不求了。‘当得宿命’:能这表情,你就会取得宿命通。是以咱们东道主修道,一定要莫得一切杂念,莫得休想。你要是能莫得休想,莫得杂念,你修什么秘诀,都很快会顺利的。你若尽有一些休想、杂念、贪嗔痴,在肚子里头装满了,那天然你修什么秘诀也不相应了。是以咱们学佛法的东道主,修行的东道主,一定要先断欲去爱,把这欲念先断了它。再无求,什么也不求了。你有所求便是苦,无论求什么,求不到,就有个求不得苦。是以这少量是咱们列位要珍重的。

 

修行修什么?修行便是把咱们的休想修莫得了,欲念修莫得了,这便是有功夫了。你把你这些忌妒、打扰、贪嗔痴,都打扫干净了,就会取得宿命通。

 

第十四章 辅导善大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第十四章是说明善,莫得什么能比得过着实的修行,这是最善的。大,便是证得真实的理,这是最大的。

 

‘沙门问佛’:有一位沙门就辅导佛。‘何者为善’:什么是最佳的事情呢?是应该作念的事情呢?‘何者最大’:什么事情是最伟大的,最枢纽的?是最应该作念的呢?

 

‘佛言’:佛答覆他的问题,就说,‘行道守真者善’:你能修行着实的佛法,这便是最佳的,不要修歪路外道。什么是着实的佛法呢?便是不自利,大义灭亲,忘东道主无我的。不要有一个本身,要莫得自利心,莫得自为心,一言一行都是行菩萨道,利益众生。

 

本身理解了,也想教他东道主理解;本身取得利益,也喜跃其他东道主取得利益,不是自暗里利的。能这表情,这是最善的。行道守确凿守真谛,不要守虚妄、不实在的那种法。修行要理解真谛;不解白真谛,那就不是守真,能守真这才是最佳的。

 

‘志与道合者大’:你的志愿和你所修行的道打得火热,你能证果,得圣东道主果,或者证阿罗汉果,或者行菩萨道,这都是最大的。

 

第十五章 辅导力明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东道主尊。心垢衰一火。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寰宇。逮至当天。十方系数。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第十五章告诉东道主忍辱的力量是最大的,能灭一切的垢,理解得也远。

 

‘沙门问佛’:又有一位沙门辅导于佛。‘何者多力’:什么事情是最多,力量最大的呢?‘何者最明’:什么事情是最明了呢?最有智谋呢?

 

‘佛言’:佛答覆这问题,就说了,‘忍辱多力’:若能忍辱,你那力量就大;若不忍辱,就莫得力量,你忍辱的这种力量,是莫得穷尽的。为什么它这力量大呢?因为‘不怀恶故’:它便是一种善的力量,莫得恶的力量在里头,完全是善的,不怀恶故。因为你是善的,这力量就莫得穷尽。

 

所谓以柔制刚,软的能克硬的;弱能胜强,心虚的能把刚强的胜了。我常跟群众讲,牙为什么会掉呢?就因为它硬;舌头为什么不掉呢?就因为它软。你就算活到几百岁,遇见的东道主都是掉牙的,莫得东道主掉舌头的。舌头就因为它软,能忍辱,是以忍辱的力量最大。‘兼加安健’:又兼上它还稳重、健康、健全。

 

‘忍者无恶’:能哑忍的东道主,一定不会作念恶的。‘必为东道主尊’:你不作念恶,一定会取得东道主的尊敬。‘心垢衰一火’:你心里的自暗里利、贪嗔痴,种种染污的念头,那些欲心,要是把它衰一火了,就‘净无瑕秽’:你清净得少量毛病也莫得,少量缝隙也莫得,少量染污的心也莫得,就仅仅清净心。‘是为最明’:你若能把心里的昏黑去尽了,这才是最光明的,最有智谋的。

 

‘未有寰宇’:在莫得寰宇以前,‘逮到当天’:到现在。‘十方系数’:便是从无始以来,十方系数的,‘无有不见’:莫得看不见的。‘无有不知’:也莫得不贯通的,便是从无始劫到现在,系数的事情都贯通。‘无有不闻’:也莫得一件事情莫得听过。‘得一切智’:为什么能这表情呢?就因为你取得一切智。‘可谓明矣’:这才算是着实理解,着实明了,着实有智谋了。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言。东道主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世东道主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东道主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第十六章说明了咱们一般东道主的心,心水本来是表现的,但你要是把它搅浑了,就不表现了。表现是什么呢?便是道。不表现呢?便是爱欲。这爱欲障著咱们不解心见性,障著咱们不可见道,便是不可证果。证得初果便是见道位,也便是见道了。

 

‘佛言’:佛说,‘东道主怀爱欲’:这个法为西方东道主讲,是很讲欠亨的,西方东道主无论什么都讲爱、讲欲。尤其是上帝教、耶稣教——主啊!爱我,我啊!爱主。和主搞成恋爱,这就像男女恋爱似的。上帝教、耶稣教,那修女说是和主married(和主成亲了),这确凿根底就不懂得道。东道主怀爱欲,东道主所怀抱著,心里所诅咒的便是爱和欲,什么都讲爱,什么都讲欲。‘不见道者’:你修道不解白道,一边修,就一边丢;一边教你莫得爱欲,你这边爱欲就更多少量。

 

‘譬如澄水’:你有爱欲来袭不见道,就譬如什么呢?譬如那表现的水,‘致手搅之’:用手把这表现的水搅浑了它,因为这水里有一些沙泥,有一些微尘在里头。你若莫得微尘,你搅它,它也不会浑的。这微尘是什么呢?便是爱欲。这爱欲就像水里的微尘似的;生这个爱欲心,就譬如你用手来搅。‘世东道主共临’:系数的东道主,都来到这水的左右,共临于水,便是站在水的左右。‘无有睹其影者’:谁也看不见这水里有本身的影子,为什么呢?就因为你搅浑了嘛!为什么你不见道呢?也就因为你这爱欲浑了嘛!

 

‘东道主以爱欲交错’:东道主啊,一天到晚想这个爱,想这个欲,想这种不干净的东西。交错,便是想来想去都是这个东西。‘心中浊兴’:在你心里头,智谋水浑了,莫得智谋了,这是浊兴起了。‘故不见道’:是以你就不解白道,修道修来修去,也不证果,也不见道,为什么呢?就因为你有爱欲心;你若莫得爱欲心,很快就会见道了。

 

是以佛说‘汝等沙门’:这汝等沙门,连咱们现在这些比丘、比丘尼都包括在内呢!‘当舍爱欲’:都应该把这个爱和欲舍了它,这舍爱欲,不是说:‘噢!我很歧视的,我见到女东道主就发本性,赶她走。’不是那表情。那要如何样呢?要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需要歧视她,但是也不动心,不动念头。当舍爱欲,‘舍’便是布施出去了,好像你布施钱给东道主,你还是布施了,本身就不可再有了,是以要把它舍了。舍给谁吃?舍给你爸爸,舍给你姆妈。‘爱欲垢尽’.爱和欲念这种隐隐污浊的垢淌若莫得了,‘道可见矣’:你所修的道,就可以见道了,就可以证果了。

 

第十七章 明来暗榭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第十七章是显出无明是莫得体性的,因为莫得体性,是以它一灭就灭了,你一见道,无明就会灭了。

 

‘佛言’:是以佛说‘夫见道者’:所说见道的这个东道主。‘譬如持炬’:就好像有一个东道主拿著一把火把一样。‘入冥室中’:到这昏黑的屋子里边去。‘其冥即灭’:这昏黑即刻就莫得了。‘而明独存’:而这光明就存在了,因为你有火把。这火把便是东道主的智谋,言其你有智谋就能破这无明。无明便是这一个昏黑的屋子,你若有了智谋,这昏黑的屋子也会变成光明了,是以说而明独存。

 

‘学道见谛’:学道能见到真谛的这种东道主。‘无明即灭’:你那无明即刻就莫得了。‘而明常存矣’:无明既然灭了,智谋就会通常存在的。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言。吾法念无想,行无行行。言尴尬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豪厘。失之微细。

 

第十八章说明了念、修行和有无这种的有计划。

 

‘佛言,吾法念无想’:佛说,我这个佛法,在念上便是要莫得一个念,连莫得念的这个念,都莫得的,是以叫念无想。‘行无行行’:在我这法里头,修行亦然用的无功用道,修行也不要有执著,要和莫得修行是一样的,连那莫得修行的阿谁行字,都不要存在的。

 

‘言尴尬言’:言便是所说的这个语言,也不要执著这语言,把莫得执著语言的那种原理、那种念,也都莫得了。‘修无修修’:修的时候亦然修的无功用道,修而无修,证而无证。便是修道,也莫得一个修道阿谁修的思想,这些都要莫得的,这便是莫得一切执著,把一切执著都空了,连阿谁空都要空了它。

 

‘会者近尔’:你若会得,会得便是理解了,你若理解这个敬爱的话,就与道左近了。近尔,便是左近了,不会远了。‘迷者远乎’:你要是不解白,你迷昧这个敬爱,就离道很远了。那么道究竟是什么表情?我告诉你们,这是‘言语道断’:说也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到,言语道断,说不出来这个妙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所要想的也莫得了,一切一切都空了。‘非物所拘’:不被物所拘住了,因为物亦然真如的践诺。这时候你若能会得这种的田地,系数的江平地面、森罗万象,都是真如的践诺,是以就不为物所拘了。‘差之豪厘’:这修行枢纽你若差了一点、一毫、一厘那么多,就‘失之微细’:在很快、很短的时代内就丢了,就找不著了。是以要本身把这种执著破了,就能取得这种田地。

 

第十九章 假真并不雅

 

佛言。不雅寰宇,念相当。不雅寰球。念相当。不雅灵觉。即菩提。如是常识。得道疾矣。

 

第十九章是释教东道主不雅‘一切唯心造’这种敬爱,要把虚妄的去了,存这实在的。天覆著咱们,在上边;地载著咱们,鄙人边,对小东道主来讲,这都是常住的、不坏的。然则这并不是常住不坏的,它亦然有这种弃旧容新,它不是常的。

 

‘佛言’:是以佛说,‘不雅寰宇’:你不雅察这寰宇。‘念相当’:你看寰宇有寒暑,暑往寒来,春夏秋冬的这种情形。地就有山,又有河,亦然彼此迁变,不是一定的。是以这都是生灭法,不是心里头的这种不生灭法,是以道相当,这不是一种常的。

 

‘不雅寰球’:这个世,是以迁流为义,便是迁变的,不是常的;界是以所在为义,它们也都是生灭的,也都不是常住不坏的,都是不常的,是以说‘念相当’。‘不雅灵觉’:你不雅本身这灵明觉性,‘即菩提’:这便是一个菩提性。

 

‘如是常识’:你能像这表情去磋议,这表情来签订,这样地贯通它,‘得道疾矣’:你很快就会得道了。因为你理解这理了,你就会得这个道;你不解理,是以就不得道。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着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第二十章换取东道主用这四大来不雅身,贯通这身段如幻如化,是虚妄不实的。

 

‘佛言’:是以佛说,‘当念身中四大’:咱们东道主应该想一想,想咱们身中这四大,咱们这个身段是四大和合

而成的,四大便是地、水、火、风。咱们身中这坚贞的,就属于地大;这湿润的,便是水大;和顺的,这属于火大;进出呼吸和这动的,是属于风大。

 

‘各自着名’:这四大各自着名,每一大有每一大它本身的名字,都各自着名。‘都无我者’:也莫得哪一个地方叫作念‘我’,你说这全身,你来数——头有头的名字,脚有脚的名字,眼有眼的名字,耳有耳的名字,鼻有鼻的名字,舌有舌的名字,口有口的名字,重新到脚,各有其名。系数的地方都各有其名,你说哪一个地方是有一个我?哪一个地方叫一个我?莫得一个地方叫作念我!那么,既然莫得一个地方叫作念我,为什么要执著这个我?为什么要杷这个我看得那么重?是以这通盘身段也莫得一个我的名字,都无我者。

 

‘我既都无’:我都莫得了。我既然莫得了,‘其如幻耳’:是以这身段是如幻如化的,莫得真实的,无论能不雅、所不雅,都是虚妄的,都是变幻的。若能理解这是如幻如化,你就能理解空、假、中的敬爱,空不雅、假不雅、中不雅的这种敬爱。你能理解这敬爱了,那你就贯通这个身段是虚妄不实的。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

 

佛言。东道主随情欲。求于申明。申明显赫。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东道主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第二十一章是教东道主理解好求申明的东道主,不只是莫得益处,而且无益处。

 

‘佛言’:是以佛说,‘东道主随情欲’:东道主顺著他本身的情和欲,‘求于申明’:去追求申明,便是去追求一个好名誉。‘申明显赫’:等声遗迹利了,这时候,‘身已故矣’:这身也就快死了。你声遗迹利了,也就老了;老了就快死了,是以啊,莫得什么大原理!

 

‘贪世常名’:贪求寰球上这一个普通的、寻常的名誉,也便是平常的名誉。‘而不学道’:你不去修习道果,‘枉功劳形’:这就枉用了功,劳苦了体态。‘譬如烧香’:譬如你点著一块香,‘虽东道主闻香’:虽然这东道主闻著有一股香气,‘香之烬矣’:然则阿谁香烧完毕的时候,‘危身之火’:那火烬啊,或者就会著大了,把身就烧死了。是以说危身之火,‘而在其后’:很危机的事情在这后边就会发生的。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佛言。财色于东道主。东道主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及一餐之好意思。赤子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第二十二章是换取后白财色这两个字,它的滋味少,然则伤害许多。是以有智谋的东道主,不要像小孩子那样无常识,贪这甜味。

 

‘佛言,财色于东道主’:这世间一个财,一个色,这两种把许多修道的东道主都给害了。修道的东道主放不下财,就贪财;放不下色,就贪色。你贪财好色,那道业彻底不会建树的,是以说,财色于东道主,‘今之不舍’:东道主东道主都舍不了这个财和色。好像什么呢?这里举出一个譬喻来,就‘譬如刀刃有蜜’:那刀刃上有少量点的蜜糖。‘不及一餐之好意思’:不够吃饱一餐的这种好意思好滋味。‘赤子舐之’:这个赤子看见那刀刃上有糖,这糖便是指这个财色。无知的东道主贪这财色,就好像贪刀刃上的蜜似的,‘则有割舌之患’:就有把舌头堵截了这种的危机。是以咱们东道主对于财色,一定要把它看破放下,才能取得闲散。

 

第二十三章 太太甚狱

 

佛言。东道主系于太太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太太无远隔之念。情爱于色。岂惮奔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小东道主。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第二十三章这说明了东道主的妻、子和屋子,把东道主都下葬在里边了。这种的下葬比牢狱还是非,是以东道主应该远隔这种东西,应该贯通它的是非。

 

‘佛言’:是以佛说,‘东道主系于太太’:东道主被妻、子绑住了。系于妻、子,便是被他们绑住。‘舍宅’:这屋子也都把东道主绑住了。是以说,在家东道主有这三大件在身上,天天都披枷带锁的。

 

这个‘枷’是家庭的‘家’,有家庭就像戴枷似的。枷是木头作念的,把它戴到头上这样锁上,你莫得次第拿得下来,这就叫枷。戴枷,是违警了就戴这个枷。那么有了这个家,就被枷住了。好像咱们有一些居士有家,行动就不目田,料想天上去,也去不了;料想地下去,也去不了,就在家里枷住了,这便是系于太太,作念什么都不便捷。有小孩子,这叫‘手捧子’,手上戴著阿谁刑具,行动也不便捷,这叫手捧子。有父母,就像镣上戴阿谁脚镣子,这是三大件,有家庭的东道主都有这些,是以这叫系于太太。这系便是被它绑上了,被太太绑上了,被舍宅绑上了,便是有个屋子也放不下,这亦然被绑上了。‘甚于牢狱’:这种妻、子和屋子也便是东道主生的一个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下狱还有坐完毕的时候。‘太太无远隔之念’:对太太呢,无远隔之念,就不想远隔,你就算想离开,也不是真的。好像东道主说:‘要披缁!要披缁!’要披缁就出了嘛!讲它干什么?这便是因为莫得远隔之念,是以就这样唱唱歌辛苦。

 

‘情爱于色’:对这个情、爱和女色,‘岂惮奔走’:不怕被它所奔走,不怕被情爱和色来期骗,是以说岂惮奔走。‘虽有虎口之患’:虽然就好像在老虎的口里一样,但是‘心存甘伏’:心里宁可被老虎吃了,也喜跃的。

 

‘投泥自溺’:就好像投到泥里头,本身把本身淹住了,淹上了,‘故曰小东道主’:是以才叫作念小东道主。‘透得此门’:你若过得去这个门,什么门呢?便是情欲、情爱和色这个门,与妻、子、房舍这个门。你若能透曩昔,那便是过关了。‘出尘罗汉’:这便是一个出尘的阿罗汉,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要证果的圣东道主。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东道主。窝囊为道者矣。

 

第二十四章讲的是淫欲心,淫欲心淌若断了,一定会证果,证得阿罗汉果。可惜这是拦阻易断的,系数的众生都有这种毛病。是以在《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欲心淌若不除去,你就不可证得阿罗汉果。

 

‘佛言’:佛说,‘爱欲莫甚于色’:所谓爱欲,这个情爱和色欲也便是淫欲心,莫甚于女色。‘色之为欲’:色这种的情欲,你说如何样啊?‘其大无外’:它这种大法,再莫得比这更大的了,莫得可以超出这情欲再大的规模了。‘赖有一矣’:亏得色欲唯有一个,‘若使二同’:假若再有一个这样是非的东西,再有一个和它一样的,‘普天之东道主’:普六合系数的众生。‘窝囊为道者矣’:谁也不可修道了。便是说唯有一个都这样是非了;要是有两个,一时代就会把东道主都给吃了,莫得东道主再可以修道了。还可以这样讲,这个色也可以说是女的被女色所迷,男的被男色所迷。男、女都有同性恋,男的和男的同性恋,女的和女的同性恋、这都叫被爱欲所迷。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佛言。爱欲之东道主。犹如执炬。迎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这是第二十五章,说明了爱欲是不可以接近的,不可以接近爱欲的这种情形。

 

‘佛言’:佛说。‘爱欲之东道主’:骄傲贪爱的东道主,便是顺著你本身的情爱和淫欲心这一类的东道主。‘犹如执炬’:就好像拿著一把火把。‘迎风而行’:迎著风走路,‘必有烧手之患’:一定会把本身的手烧坏了。烧了手这还是一个小问题,或许有烧身的这种患啊!是以在这种情形之下,不接近这是最佳的。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天使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必。天使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讲明。即得须陀洹果。

 

这个天使便是天魔,也便是魔王波旬。这魔王等佛成道的时候,他就先派了许多魔家眷,也便是部队,去想打扰佛,但佛不被他所转。这第二十六章便是说佛不被魔王所打扰,还能把魔王化过来,成为佛的一个护法。

 

‘天使献玉女于佛’:天上的魔王送了三个玉女给佛。什么叫玉女呢?便是生得相当好意思貌,像玉那么样地可儿。这三个玉女,不但仪容是东道主间所莫得的,天上也莫得那么样地璀璨。‘欲坏佛意’:他的宅心便是想教佛生淫欲的念头。坏,便是想要蹧蹋佛修道的意志和愿力。

 

‘佛言’:佛就说了。‘革囊众秽’:佛说无论是男东道主,是女东道主,男东道主生得仪容俊好意思的,亦然一样,女东道主亦然一样的。不是单单说女东道主如何样如何样坏,男东道主就莫得那么坏了。是以佛言革囊众秽,是说东道主的身段便是一个皮革之囊。革便是皮革,便是皮包著这样一个bag(袋子),这囊便是一个bag。众秽,内部装著什么东西呢?内部除了屎,便是尿,你说这有什么好?

 

在外表上看那男东道主长得相当俊好意思,相当雅瞻念。再雅瞻念也不外好像阿难似的,生得仪容那么俊好意思,摩登伽女一看就爱上了。她就去佛何处,佛说:‘你爱他什么?’她说:‘他鼻子也长得好,眼睛也长得好,耳朵也长得好,面目也长得好。’

 

佛说:‘好!你爱他鼻子,我把他鼻子割下来给你;爱他耳朵,我把他耳朵割下来给你;爱他眼睛,我把他眼睛挖出来给你,你拿且归��!’她说:‘那又不行了。’

 

那么这男女相爱,究竟有什么原理呢?这个仪容生得再好,里边都是革囊众秽、里边装的是屎、尿,九孔常流不净,眼睛就有眼眵(屎)出来,耳朵就有耳垢,鼻子又有鼻涕,口又有涎水,大小便利等。你说这究竟哪个是干净的呢?是以这叫革囊众秽,众秽便是众隐隐的东西。

 

‘尔来何为’:说,‘你送这个来给我,有什么用呢?这对我没灵验啊!’‘去,吾不必’:你迅速且归,我不要的!

 

当天魔献这些女东道主给佛的时候,佛一看这三个女东道主,就不雅想:‘唉呀!你们要是老了的时候,面上的皱纹不知多少啊?那皱纹很丢丑的,老得阿谁表情,头发也都白了,什么都是很丢丑的。’佛这样一想,魔女天然就现出这样个表情来。本身一看本身,这真莫得什么原理,本身都合计不好原理了。是以佛就教她们去了,说:‘去!吾不必!我不必你们。’

 

‘天使愈敬’:这时天魔看见佛道心这样坚固,是以他愈发恭敬了。‘因问道意’:因此恳求佛为他说法。‘佛为讲明’:佛就给他说法。‘即得须陀洹果’:这天魔也就即刻证得须陀洹——初果阿罗汉。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东道主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退让。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东道主。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东道主。必得道矣。

 

第二十七章是说一个譬喻,便是学道的东道主要远隔一切的打扰。什么叫两岸呢?两岸便是情和欲,有见思的情欲,又有无明的情欲。见思的情欲便是执著死活,像此岸一样;无明的情欲便是执著涅��,也就好像触到此岸一样的。经文上说,东道主拿这木头和鬼神取这木头,这是譬喻系数一切邪见的网缠著东道主,就好像木被东道主取似的;见思这个网把东道主盖住了,就好像木被鬼神遮了一样。

 

至于洄流所住,这洄流所住便是懒惰,和精进正相背。退让和无为法正相背,因为他不可直心正念真如,是以他通常想精进却又退了。就像那洄流虽流得很急,但是它一瞥弯又流记忆了;流记忆了,是以他就不可达到这无为法;不可达无为法,他就著相了;那么所修的福慧就修不堪利,像木头烂了似的;他就必须要沉沦,不会到涅��的此岸,不会了死活,这便是被这情欲所迷,和爱见的众邪所娆了。若正念真如和精进,理解法的人性本来便是无为,能这表情,不为情爱所转,你一定会得道的,这是这一段文梗概的原理。

 

‘佛言’:佛说了,‘夫为道者’:说这修道的东道主。‘犹木在水’:就像一个木头在水里一样。‘寻流而行’:顺流向下走。‘不触两岸’:不被两岸的石头所触、所打扰。触两岸便是把这木头留住来。莫得触两岸便是这木头不会被这两岸所留,不被情爱所留,这木头就好像一个修道东道主似的。‘不为东道主取’:也不会被东道主拿去。‘不为鬼神所遮’:也莫得被鬼神装潢住。‘不为洄流所住’:也不会被流曩昔又流记忆的这种洄流所罢手了。‘亦不退让’:也不会腐败、蹧蹋。‘吾保此木’:我保证这一个木头,‘决定入海’:一定会到大海里头去。‘学道之东道主’:学道的这个东道主,‘不为情欲所惑’:不被爱情、物欲圻招引。‘不为众邪所娆’:不被一切的无明,一切的懒惰所打扰。‘精进无为’:精进修这个无为法。‘吾保此东道主’:我保证这个东道主,‘必得道矣’:一定会得道的。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着实。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着实汝意。

 

这是第二十八章,佛贯通咱们东道主这个‘意’,就好像一匹马似的,难调难伏。还有这个‘色’,无论男色、女色都应该离它远少量。你不离它远少量,就会有祸生。然则咱们众生从无量劫以来,便是恣情骄傲,在六趣循环里打转转,不可证得阿罗汉果,就因为通常和无明、爱见,还有慢在一皆。因为这表情,咱们东道主就不可以信本身的意念,你不可不留心、不严慎。你一定要留心、严慎,不和色会,不要信本身的意。

 

‘佛言’:佛说了,‘慎勿信汝意’:你不要听你本身意念的话,你不要信你本身所想的东西,是以说你要尽头严慎少量,尽头留心少量,不要信你的意念和你阿谁原理。‘汝意不着实’:你阿谁情意是靠不住的,不可以笃信的。

 

‘慎勿与色会’:你切记严慎少量,不要著到一切色相上。‘色会即祸生’:你淌若和色相打得火热,就会有痛苦生出来了。‘得阿罗汉已’..你若取得阿罗汉了,证果了,断这见思苦恼了,‘乃着实汝意’:你那时候,才可以稍稍信你本身的意念少量,还不可以多信。

 

第二十九章 正不雅敌色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乱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父老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这是第二十九章,说理解男的要远隔女的,女的也应该要远隔男的,驻扎有演叨生出来,这便是用生善灭恶这种的枢纽,来对治本身这种爱欲,是以说好像莲华似的。这无论是男的,可以这样样来相比;女的,也可以这样样来相比。就好像莲华,虽在污泥里头,然则不染污泥,出污泥而不染。本身这样一想,这念头也就会正了。你念头一正了,这便是自为了。你要是看见老的女东道主,就像母亲似的;女东道主看老的男东道主,就像本身的父亲似的。如果男东道主看见女东道主和本身差未几年齿的,或者比本身稍稍大少量的,就作为本身的姊姊这样样不雅想。要是比本身年青的,就好像本身的妹妹似的。淌若小孩子,就像看本身的小孩子一样,要发心来度脱他。你发心来度脱他,你有一种怜惜心,这便是利他。你既然自为,又能利他,这种自为利他的活动相应了,那么恶念天然就莫得了,也就莫得那么多休想了。

 

‘佛言,慎勿视女色’:这是男东道主对女东道主,才这样样说;女东道主对男东道主,就可以说是慎勿视男色,可以相背过来说。‘亦莫共言语’:也不可以和他(她)在一皆来讲话,不要说是开打趣了,连讲话都不可以的。‘若与语者’:或者有什么事情应该语言时,那如何办呢?若与语者,便是有事情在一皆,应该讲话的时候,又如何样呢?‘正心思念’:便是不要有邪心,要有正心。‘我为沙门’:男东道主就说我为沙门,我为比丘;女东道主就说我是比丘尼。‘处于乱世’:无论男的、女的都是处在这五浊恶世上,‘当如莲华’:这五浊恶世是一个不干净的地方,但咱们应该像莲华一样。男的,也可用莲华来比方;女的,也可以用莲华来比方。‘不为泥污’:莲华生在泥里头,然则不为泥所染污,它是出污泥而不染的。

 

‘想其老者如母’:那么就想老者,比我老的女东道主,便是我母亲;比我老的男东道主,便是我的父亲,你要这样想。‘父老如姊’:比我本身稍稍大少量的,就像我姊姊似的;比我本身稍稍大少量的男东道主,就像我哥哥似的。‘少者如妹’:比我小的,就像我的妹妹似的,这是男东道主看女东道主。女东道主看男东道主呢?比我小的,就像我的小弟弟似的。

 

‘稚者如子’:粗笨的年齿,不外十岁以上的,都叫孺子。看这粗笨的东道主,就好像本身的子女一样。‘生度脱心’:无论是父亲、母亲、哥哥、姊姊、弟弟、妹妹,都要生一种度脱他(她)离苦得乐的思想。‘息灭恶念’:那么,本身这狂暴的念,也便是淫欲心,就可以罢手了。

 

第三十章 欲火远隔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东道主见欲。必当远之。

 

这是第三十章,告诉东道主要远隔一切的欲念,不要被欲火所烧了。什么叫干草呢?好像六情,这六根就有个情,好像干草似的;而六尘这种田地,就好像猛火似的。你莫得到心和境都两忘的时候,就应该修远隔的胜行。什么叫心思两忘呢?便是‘内不雅其心,心无其心’,心也莫得了,真地是空了;‘外不雅其形,形无其形’,也莫得一种田地了,心也空、身也空,心思双忘了,眼看一切物,也都莫得了。这时候,就可不为六根、六尘所转了。

 

‘佛言’:佛说,‘夫为道者’:你们这些修道的东道主,也可以说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但凡修道的东道主都包括在内了。‘如被干草’:就好像那干草一样的,这是说男女这种情形,就好像干柴近猛火似的。这干柴便是干草,草干了,你用少量烽火点它,它就都著了;一著,就烧了。

 

‘火来须避’:是以火若来了,你应该远避,要离开它远少量。修道的东道主,那火来了,你应该远避。什么叫火呢?便是欲爱,也便是情欲这种六尘的田地。六根属于情,六尘属于境。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把东道主都迷了,迷得东道主荒淫无度。

 

是以‘道东道主见欲’:修道的东道主见到欲,‘必当远之’:你应该远著它,如果你能见如不见,闻如不闻,‘眼不雅声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你在这时候,就不必修远隔行,你就天天和它在一皆,也不会有梗阻,这样是可以了;要是不可这表情,那就要修远隔行。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有东道主患淫不啻。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啻。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寥。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第三十一章说明东道主断欲应该从心上断。你想贯通断心的枢纽,你应该贯通欲是从情意生出来的,情意是从思想生出来的。

 

你看这思想是本身生出来的呢?还是从他生出来的?还是共同生出来的?或者是莫得因就生出来的?你还要贯通这思想是在里边呢?还是在外边?是在里外的中间呢?或者是在曩昔呢?或者是在现在呢?或者是在将来呢?

 

你像这样来找思想,这思想也变成寂寥了,莫得自体。思想还是寂寥了,你的情意也都寂寥了;情意既然寂寥了,你的欲也就寂寥了;欲既然寂寥了,是以你看一切的色、法就好像镜里边的像似的。既然像镜中的像,那就不是真的,一切的活动也像泡沫似的,那泡沫也不是真的。是以诸佛都是这样来转折不雅察,转折传授,便是传这调心的便捷秘诀,令你先调伏其心。

 

‘佛言’:是以佛说,‘有东道主患淫不啻’:不啻便是不可以罢手。有东道主有淫欲的毛病,他一时一刻也不可罢手这淫欲的心。因为他欲念这样重,这样是非,不可罢手。他就想次第了,想什么次第呢?‘欲自断阴’:想把本身的男根断了,割去它。

 

‘佛谓之曰’:佛对他就说了。‘若断其阴’:你说你想要把本身的男根堵截,‘不如断心’:你还不如把你那休想心堵截了。‘心如功曹’:心就好像工东道主的一个头儿似的,一个功曹。功曹便是无论作念什么事情,他作念一个头儿,就好像一个boss(雇主)似的。‘功曹若止’:你这个头子若罢手了,‘从者都息’:那么跟著他作念工的这些东道主就都罢手了。因为你心里打这休想,它才有这种活动;你若心不打休想,也就莫得东道主匡助它了,是以从者都息,便是都罢手了。‘邪心不啻’:你这个淫欲的邪心若不罢手,‘断阴何益’:你把你的男根断了它,又有什么用处呢?那根底便是没灵验的。

 

‘佛为说偈’:佛随著就给他说一首偈颂。‘欲生于汝意’:说淫欲的念头就生在你情意里边,是由你情意生出来的。‘意以思想生’:这意又如何生出来呢?就由思想生出来的。‘二心各寂寥’:你这欲心也寂寥了,你这思想、种种邪知邪见也都罢手了,这两种的心都罢手了,都寂寥了。‘非色亦非行’:就莫得一种色欲的活动,也莫得一种色心的活动,你这欲念的活动都莫得了。‘佛言’:佛又说了,‘此偈是迦叶佛说’:这便是迦叶佛所说的偈颂。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佛言。东道主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第三十二章是说明了东道主为什么有忧愁懦弱?便是因为东道主有这爱欲,是以才有忧愁懦弱;若把这爱欲断了,就莫得什么忧愁懦弱了。咱们东道主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妄认这四大为本身的身相;妄认这六尘缘影为本身的心相。是以就执著留恋,不肯意把它放下。因为这样,是以就有种种的梗阻生出来。这种种梗阻生出来了,就有许多的忧愁、苦恼,也就生了种种的恐怖。你若能不雅察这四大,你能贯通这身是四大和合而成,本来莫得一个我;你再不雅寂这六尘缘影亦然空的,莫得的;你贯通这心是无常的;你能把爱欲心先要断了;你这忧怖也天然就都莫得了。

 

‘佛言’:是以佛说,‘东道主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因为有这个爱欲,就有所忧患,有忧愁,有苦恼;从阿谁忧愁、苦恼,就会生出一种恐怖心来。‘若离于爱’:你要是能把这欲念和这爱断了它,或者退换了它。‘何忧何怖’:有什么忧愁?又有什么可以恐怖的呢?莫得了!东道主之是以会有忧愁恐怖,就因为有这种执著,放不下,是以才有忧患和恐怖。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东道主与万东道主战。挂铠外出。意或怯弱。或中途而退。或格斗而死。或顺利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对峙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落空众魔。而得道果。

 

这是第三十三章了,用譬喻说明修道的东道主应该有戒定慧这三无漏学,要一心来精进学道。就好像有一个东道主,有无始的虚妄,种种的习气,和一切的惑——见惑、思惑、尘沙惑这种种的惑。你能专一其心来学道,这就譬如一个东道主。你有许多的虚妄,许多的惑、习气,这就譬如万东道主。你能受持净戒,便是修为这个戒,这就譬如什么呢?譬如你挂上铠甲,挂上盔甲了。然后你再能对峙其心,就莫得怯弱了,这便是一种戒力的精进。你能骁勇精进,不会在中途上奉赵来,这便是一种定力。有定力,就不会中途奉赵。你再不怕前面种种田地,不怕前面有许多敌东道主等在何处和你作战,若不怕他,你就不会和东道主家一干戈就死了,这便是一种慧的力量。

 

你合戒定慧这三种的力量,便能落空那无始的习气,无始的虚妄。这种种的毛病就等于众魔,能破这个众魔,你就可以证得道果;你能证得道果,那便是作驯顺利记忆了。

 

‘佛言’,‘夫为道者’:这个修道的东道主。‘譬如一东道主与万东道主战’:你能专一其心来修行,就好像一个东道主和万东道主战,这便是说除去种种的习气、毛病、虚妄、贪嗔痴,就好像与万东道主作战似的。在这个时候,你‘挂铠外出’:就像披上盔甲和东道主作战,是不怕的。‘意或怯弱’:你要是心里不坚固,好像怕了似的,便是怯弱。‘或中途而退’:或者修行修行,不修行了,中途而退了。‘或格斗而死’:或者因为和这虚妄的习气、魔军来作战,就铩羽了,修行不堪利,死了。‘或顺利而还’:或者是顺利记忆了。

 

‘沙门学道’,‘应当对峙其心’:应该把心坚固了,不要一噎止餐。‘精进勇锐’:上前精进勇锐,唯有进而不可退。‘不畏前境’:不怕前面的敌东道主那么多。‘落空众魔’:把一切魔王都落空,都击败了。‘而得道果’:天然就能证得道果。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第三十四章说明了东道主学道的枢纽,应该好好地调身、调心,不要令身心或者太殷切了,或者太懒惰了。在孔教里也讲,你若往前进得快,往后退得也快。你修道时,不要忘了这个道,也不要帮著这个道,要这表情。能这表情,这才是修道的一个好主见;你若不是这表情,你修道就不可成道了。因为你不会发愤,不是紧了,便是慢了。所谓‘紧了绷,慢了松。’紧了绷——就像弹琴,弦若紧,它就断了,这叫紧了绷;慢了松——你弹的弦很不紧,那它又太松了。是以说:‘不紧不慢才顺利。’也不紧,也不慢,这修道才能顺利的。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有一个沙门,晚间诵持迦叶佛阿谁时候留住的遗教经,他诵念这经时,‘其声悲紧’:他声息很悲恸,很殷切的表情。‘思悔欲退’:他就本身合计很忸怩,又想要不修行了,要调谢了。

 

‘佛问之曰’:佛就问他了。‘汝昔在家’:你在家的时候,‘曾为何业’:是作念什么行状的?你作念的是什么事情啊?‘对曰’:这个沙门对佛就说了,‘爱弹琴’:我最痛快吹打弹琴,我痛快作念这个事情。

 

‘佛言’:佛对他说,‘弦缓如何’:那你就懂得弹琴嘛!这弹琴的弦淌若爽直了,松了,会如何样啊?‘对曰’:这沙门就对佛说,‘不鸣矣’:弹不响了。弦若松了,就弹不响,琴就不鸣了,就莫得音乐了。

 

‘弦急如何’:这弦如果太紧了,又如何样呢?‘对曰’:这沙门就对佛说,‘声绝矣’:那么这一弹,弦就断了,也莫得声了。

 

‘急缓得中如何’:也不急,也不缓,这急缓正格外时,又如何样呢?‘对曰’:这沙门对佛说,‘诸音普矣’:这音乐就奏得普遍都响了,很宛转的。

 

‘佛言’:佛对沙门说,‘沙门学道亦然’:这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沙门,想修习道业,亦然要这表情。‘心若调适’:你心也不紧也不慢,‘道可得矣’:你就可以成道了,也不要著急,也不要懒惰,这就可以得道了。

 

‘于道若暴’:你在修道的时候,如果很焦急,很著急的话。‘暴即身疲’:你这一著急,一有火气,这身很容易就疲困了。‘其身若疲’:你身既然疲困了,‘意即生恼’:你的意念也就生出苦恼来了。‘意若生恼’:你意念假如生了苦恼,‘行即退矣’:你一世苦恼,就会退心、调谢,就要还俗不修行了。‘其行既退’:你这活动既然向后退,不精进了,‘罪必加矣’:你的罪孽也一定又增加,又加剧了。

 

‘但清净安乐’:你单独地,你便是一个东道主清净其心,安乐其心,‘道不失矣’:这就不会不得道了,一定会得道的。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佛言。如东道主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东道主。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在这一章佛说,‘如东道主锻铁’:就好像东道主进修铁一样。‘去滓成器’:把铁的渣滓去了,然后作念成一个器皿。‘器即精好’:铁的渣滓莫得了,无论形成什么器皿,它都相当好的。如果这渣滓不去呢?那就造不出一个好器皿来。

 

‘学道之东道主’:咱们系数修行学道的东道主,‘去心垢染’:要把心里这个染污心都去了。你去了染污心,便是清净心;你染污心若不去,清净心就不现。也就好像铁里头的渣滓,你若不去掉它,就不可成一个好的器皿,你若把铁里的渣滓去了,就可以作念一个好的器皿,好的器用。

 

咱们东道主东道主都可以成道的,是一个道的器皿。然则你染污心如果不去,就不可载道,不可成道。是以你想要建树你的道果,先要去这染污的心,去这垢染。

 

垢染便是心里的欲,尤其是淫欲心。你淫欲心若不去,这便是有垢染;你淫欲心淌若去了,就莫得垢染。莫得垢染便是清净心,是以说‘行即清净矣’:行,便是修行的行门。你所修行的行门都会清净的。你心里的染污如果不去,修行就不可取得清净。淫欲心天然是染污,但这是最大的。其余的,你的贪念,你的嗔心,你的痴心,你的慢心,你的狐疑,贪、嗔、痴、慢、疑,这都是垢染的心。都妥把这些去了,你修行就能与道相应,返本还原,复返你本有的清净心了。

 

第三十六章 转折顺利

 

佛言。东道主离恶道。得为东道主难。既得为东道主。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第三十六章是说东道主身难得、中国难生、善常识难遇、佛世难值等,这种种的难。

 

‘佛言’,‘东道主离恶道’:三恶道便是地狱、饿鬼、牲口。东道主能离开这三恶道,‘得为东道主难’:出身来作念东道主,这是拦阻易的。佛住世的时候,也曾对系数的弟子,提倡一个问题来磋议。什么问题呢?有一天佛在地下用手抓了一把土,就问系数的弟子:‘你们列位说,现在我手掌里的土多?还是地面上的土多?你们每一个东道主都要说。’

 

系数的佛弟子答覆佛这个问题,就说:‘天然是佛手掌里的土少,地面的土多了!’,这还有什么可问的呢?

 

佛就说:‘从地狱、饿鬼、牲口这三恶道里边,再能来作念东道主的,就像我手掌上的土这样多;不可取得东道主身,在三恶道里的众生犹如地面土,就像地面土那么多。’由这讲明,东道主能离开三恶道来作念东道主,这是拦阻易的一件事,是以说得为东道主难。

 

‘既得为东道主,去女即男难’:得以作念东道主这是很难了,但是作念东道主中还有一难,不作念女东道主而作念男东道主,这是更难的。这是按照痛快作念男东道主的东道主来说的,你想要作念男东道主作念不到,是以说拦阻易作念。那么作念女东道主难不难呢?也拦阻易的,你痛快作念女东道主的,一定保证本身能作念女东道主,亦然拦阻易的,因为这便是莫得把执的事。作念男、作念女,本身都莫得把执,莫得主权,不可说我喜跃作念什么,就作念什么,是以这亦然很拦阻易的。

 

‘既得为男’:你既然得以作念为男东道主了,或者得以作念为女东道主了,我不要单单说是得为男东道主,因为也有的东道主痛快作念女东道主呢!‘六根完具难’:你取得东道主身,能作念东道主了。或者你痛快作念男的,就取得男身;痛快作念女的,就取得女身了。这叫随性满愿,不难了。然则要六根完具又拦阻易了,六根便是眼、耳、鼻、舌、身、意。有的虽作念了东道主,但莫得眼睛,眼睛瞎了,是盲东道主。有的作念东道主是个聋子,这耳根坏了。有东道主这鼻子很欠亨气的,虽然有鼻子,也有若无,有也像莫得似的。舌是尝味的,或者语言的,那么他也不会语言,也不可贯通这味,是以这叫舌根坏了。有的身根坏了,你看那半身不摄,不可改革了,这是身根坏了。有的意根不会想东西,什么也不懂,这是六根不完具了。六根不完具,这是很容易的;若要完具呢,这是很拦阻易的,很难的,是以说六根完具难。

 

‘六根既具’:六根也完具了,不缺了,眼睛也像个眼睛一样,耳朵长得也像个耳朵似的。不会耳朵长得像眼睛,眼睛长得像耳朵。或者嘴巴长得像眼睛,眼睛像个嘴巴,这都是不和解。或者七、八家子搬到一皆去了——眼睛、耳朵、鼻子、口,都长到一皆,莫得分开,它们喜跃联合,作念一个联合的公司。眼睛、耳朵、鼻子、口,都在一皆长著,你说这丢丑不丢丑呢?但是也莫得次第。

 

六根既具了,‘生中国难’:东道主类在中国来讲,有南蛮、北貊、东夷、西狄——南边的东道主叫蛮子,朔方叫貊,东边叫夷东道主,西边叫狄东道主,这都是在中国里边分出来的,这叫边地下流。生在边地是很容易的,要生在中国的中间,是拦阻易的。那么,再要生到中国的异邦去,亦然拦阻易的,是以生中国难。

 

‘既生中国’:既然生在中国,‘值佛世难’:又遇到佛出世的时候,是很难的,很拦阻易的。

 

‘既值佛世’:既然遇到佛活着的时候,遇到佛世了,‘遇道者难’:道者便是善常识。你若再能遇到善常识,遇著有道的东道主、修道的东道主,你本身也能修道,这是很拦阻易的,是以遇道者难。

 

‘既得遇道’:既然你遇著,理解佛法了,理解修道的秘诀了。既得遇道,‘兴信心难’:你要生出来一种信心,那又拦阻易。你虽遇著道了,但又不修行,不生信心。你若不生信心,便是遇著也和莫得遇著是一样的。遇著了,你还不信,那也等于莫得遇著,因为你不生信心。

 

那么你若生信心了,‘既兴信心’:你既然生出来这一种信心了,‘发菩提心难’:你想照章修行又拦阻易,信是信了,好像有许多东道主笃信佛法了,你教他修行,他就不修行。不要说旁的,就连抽个香菸,你教他戒了,他都舍不得,舍不得就放不下,啊!生信心难。你有了信心,虽生出信心,你想发菩提心也拦阻易,不可照章修行。

 

‘既发菩提心’:你还是发菩提心了,菩提心很难的,那么你也发了。然则到这‘无修无证难’:你能到这修无所修,证无所证,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那又是拦阻易了。无修无证,便是还是修完毕,还是证得了,是以不需要再修了。好像东道主吃饱了饭,不需要再吃了;你睡眠睡够了,也不需要再睡了,这修道为什么无修无证了呢?便是到无学位了,还是证了四果阿罗汉,这是按著小乘来讲。

 

若按大乘来讲,无修无证,还是证得佛果了,上无佛道可求,下无众生可度了,这是无修无证,这又拦阻易了。是以修行,咱们淌若没理解佛法,不懂得就不管了;若懂得佛法了,就赶将近悉力修行。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离吾数沉。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傍边。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第三十七章是说你若笃信佛的戒律,就算离佛多远,都是在佛的眼前;你不笃信、不守持佛的戒律,你便是常在佛的眼前,也不见佛、不闻法。这也就和六祖所说的话是一样的,六祖说:‘你笃信我,你离我十万八沉,也和在我身边是一样的;你不笃信我,虽然你通常在我的身边,也和离我十万八沉一样的。’这一章的经文亦然这原理。

 

‘佛言’:佛说,‘佛子离吾数沉’:佛的弟子,他离我很远很远的,稀有沉这样远。‘忆念吾戒’:忆念便是不忘。他若通常能记著、能忆念,通常能不无私的戒律,能依戒修行,执持戒律去修行,那‘必得道果’:修道一定会证果的。

 

‘在吾傍边’:他就算在我的身边、傍边。‘虽常见吾’:虽然他通常看见我,‘不顺吾戒’:但不依照著我所立的戒律去修行。‘终不得道’:他便是若何子,也拦阻易得道的。

 

由这一段经文看来,你依教奉行,依照佛法修行,便是着实佛的弟子,就常见佛面,常随梵学;你要是不持戒律,对面也会错过。

 

在以前,波罗脂国有两个比丘,料想舍卫国来见佛,中间经过的路程是很远方的。他们走路走得很渴很渴的,渴得就要莫得次第走路了,就要渴死了。效能,在前面他们就遇著少量点水,这水是在一个死东道主的头骨里。

 

一个比丘提起这水就喝了,然后给另外一个比丘喝。另外这比丘看那水里许多虫子,因这水既然在东道主的头骨里边,又有许多虫子,他就不喝了。

 

第一个比丘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喝这水呢?不喝就要渴死了!’

 

他说:‘因为佛制的戒律,水里若有虫是不可以喝的。我就宁可渴死,我都不喝这有虫子的水,我是要依照佛的戒律来修行。’

 

第一个比丘就说:‘你确凿愚痴啊!现在还是要渴死,你喝了水,就可以见佛;你不喝水,就渴死了,你还这样古板。’就这样说他,这比丘也不喝,第一个比丘就把这水都喝了。喝水的比丘走起路来,就很健康的;莫得喝水的这比丘居然就渴死在中途上了。

 

死了之后,因为他专持戒律,就生到忉利天上去了,具足天东道主的福相。他就去见佛,见了佛,佛为他说法,他其时就取得高眼净,证了果了。那喝水的比丘在第三天才到,渴死的比丘在渴死确当天晚间就来见佛了,就证果了。过了三天后,没渴死的比丘也来了,见了佛。

 

佛就问这一位比丘,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有几个东道主和你一皆来呀?你在路上都很稳重吗?’这样一讲的时候,这比丘就说了:‘我从波罗脂国来的,到这儿的路程很远,中间经过一个地方,根底就莫得水喝。其后发现少量点水在头骨里,我就喝了少量。我有一个同参,他看见那水里边有虫子,他就不喝,是以他就渴死了。这是他和佛莫得缘,是以渴死了也莫得见著佛,这个东道主是太执著,执著心太是非了。’

 

佛听他说完之后,就叫这渴死的比丘出来和他碰头,说:‘他在当天就升天了,升天取得天东道主的这种寿命是很长的。他又到我这个法会来,我给他说法,他还是证果了。你说他是愚痴,其实你本身真恰是愚痴。你不守佛的戒律,你虽然来见我,也等于莫得见一样的,因为你心不真,莫得诚意,你不持戒律。’

 

那么由这一件事看来,你便是在佛的眼前,或不在佛的眼前,只须你依照佛的戒律修行,那便是见佛;你不依照佛的戒律修行,你就在佛的左右,也等于莫得见佛是一样的。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佛问沙门。东道主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贯通。复问一沙门。东道主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贯通。复问一沙门。东道主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贯通矣。

 

‘佛问沙门’:佛故意设一个问答,这问题本来佛不需要问旁东道主,并不是连佛都不解白这问题,要问问其他的沙门,好令本身理解,不是的!佛贯通,东道主不知这东道主命有多长的时代,是以佛就问一个沙门说了,‘东道主命在几间’:你说东道主命有多长的时代呢?有若干的时代呢?‘对曰’:这沙门对佛就说了,‘数日间’:大致东道主命几天就会死了,不是很长的。‘佛言’:佛对这沙门说,‘子未贯通’:你莫得理解道,你还不懂啊!

 

‘复问一沙门’:又问另一个沙门。‘东道主命在几间’:东道主这性命有多长的时代呢?‘对曰’:这沙门对佛就说了,‘饭食间’:便是说在吃顿饭的时代里,东道主的寿命就会莫得了。‘佛言’:佛对这个东道主说,‘子未贯通’:你还没理解道啊!

 

‘复问一沙门’:又问另外一个沙门。‘东道主命在几间’:东道主命在若干的时代会莫得了?‘对曰’:这东道主对佛说,‘呼吸间’:东道主的寿命就在呼吸之间。‘佛言’:佛对他说了,‘善哉’:真好得很!你是理解了。‘子贯通矣’:你是理解这道了。

 

在以前印度有一个国王,他笃信外道,外道修种种的苦行,好像:有的持牛戒的,有的持狗戒的,有的以灰涂身的,有的睡钉子床的,修种种的苦行,修种种瑜珈的苦行。相对地,佛法里,比丘修道是很容易的,不修这种种的苦行。是以这国王就问佛的弟子说:‘我笃信外道他们所修的这种种苦行,他们还都不可断淫欲心,那么比丘这样苟简,这淫欲心和苦恼,如何能断呢?这根底就断不了的!’

 

有一个法师就答覆这国王说:‘你可以在监狱里提一个应该正法的东道主来,对这东道主讲:“我给你一碗油,你用两手拿著,在大街上游行。你游行市街时,如果洒了一滴油,就把你杀了;如果一滴油也不洒,记忆就不杀你,把你放了。”那么这时候,你可以有计划一些奏音乐的好意思女,在市街上奏音乐。等这个应该要死的东道主游完毕街,你望望他这油洒了没洒?如果他的油洒了,天然就要被杀了。油,若一滴也莫得洒,你问他在这街上都看到些什么?看他如何样说!’

 

国王就照样办了,提倡一个应该被杀的东道主,就对他说理解:‘今天应该把你杀了,但是现在我给你一个不死的契机,如何样呢?你必须去游街。游街时,我给你一碗油,你用两手端著,这油淌若一滴也不流出来,不洒出去,那么记忆就不杀你。淌若洒了一滴油,记忆还是照常把你杀了,你去试一试!’

 

于是乎,就这样样作念。市街都游完毕,记忆一看,碗里边的油居然一滴也莫得洒。国王就问了:‘你在这市的大街上,你都见过什么东西啊?’这违警的东道主说:‘我什么也莫得看见,就只看见这油,我时常刻刻都保护这油,不教它洒了。我除了看见这碗里的油,旁的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

 

国王说:‘这是什么敬爱呢?’这位法师就告诉他‘这便是譬如那披缁的沙门,他因为看这死活的问题事大,是以他莫得时代来生淫欲的念头。他想要了死活,就好像那要死的东道主,如果流出一滴油,有了少量苦恼,那他就死了。披缁的沙门也便是这表情,为什么他能断淫欲呢?就因为他把这死活的问题垂青了;外道为什么不可断淫欲呢?就因为他不解白死活,不懂得这个死活是一种大的事情,是以他不可断淫欲。’咱们修道为什么阿谁淫欲心不时呢?也就因为你莫得着实地签订死活无常就来了。你若贯通死活无常就要来了,你就莫得时代来打淫欲的休想,莫得时代生这种淫欲的苦恼了。

 

第三十九章 阅历无差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第三十九章是教东道主理解这佛经,一切都应该信受,不应该有区分大乘、小乘、顿、渐,或哪部经枢纽,哪部经没有计划,生出这样多的区分心来。佛所说的经典总起来说,不超出权实两种,这权教也便是为实所说的,为实才说权教,这权教要是再把它说详备了,便是为的显出那实教来,是以这权实是不二的。学佛法的东道主不应该区分什么大小乘,是以我在洛杉矶对阿谁泰国的比丘说:‘本来佛法莫得大乘、小乘这样多区分。因为释教里出一些个执著的弟子,不想着实学佛法,是以就分大、分小,在释教里作念经的一个不贡献的弟子,也便是这个敬爱。’

 

‘佛言’:佛说了,‘学佛道者’:你们列位学习佛道的东道主,‘佛所言说’:佛所说的这些经教,‘皆应信顺’:都应该信佛所说的经教,不应该有区分心。

 

‘譬如食蜜’:就好像吃蜜糖一样,‘中边皆甜’:蜜糖中间亦然甜的,边上亦然甜的,是以中边皆甜。‘吾经亦尔’:我所说的经典也都是这表情,都是为引申权,开权显实,要训导众生,皆共成佛道,都是这个敬爱。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第四十章说理解了东道主修行啊,修道是在这个心,而不在花样上。你心若不在这道上,便是珍重外边名义的使命,那就和拉磨的牛一样。推磨的牛推来推去,一天一寰宇在这儿推,也走不出去这磨坊。

 

‘佛言’:佛说,‘沙门行道’:比丘修行无上道,‘无如磨牛’:你不要像推磨的牛那表情,在磨坊里磨来磨去,磨去磨来,都是在那磨坊里走,走不出去那磨坊外。‘身虽行道,心道不行’:你身虽然在名义上修行这个道。在外在上,又拜佛、又念经、又持咒,但是你心里不作念这些使命,你心里不珍重这些修行。

 

‘心道若行’:你心里若真能修道的话,你专一修道,在何处不打休想,你能通常在这定中,‘何用行道’:那你何用行道?你便是不修道也可以了。

 

这就言其你能把你的心降伏住。你心里淌若不打这淫欲的休想,那是降伏其心了。你若尽打淫欲的休想,外边虽然故作姿态的,好像很栽培的一个东道主,但里边很不栽培,心里头尽打这些淫欲的休想,那便是外边如何样好,也没灵验的。

 

是以修行要珍重在这个心,你降伏其心了,那你很快就会证果;你若不降伏其心,尽打这淫欲的休想,那就像牛推磨似的,在何处磨来磨去,很冗忙的,但是也跑不了,也出不去这磨坊。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佛言。夫为道者。疲精竭力。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傍边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不雅。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第四十一章是佛告诉东道主,要直心修道,直心思想道,要以想想要出离这情欲,作本身的所在。情欲也便是淤泥,要出这淤泥。

 

‘佛言’:佛说,‘夫为道者’:咱们群众啊,来修道的这些东道主。‘疲精竭力’:就好像牛身上拖著很重的东西,‘行深泥中’:走对很深很深的泥里边,拔不出腿来。这腿拔上来,那腿又陷下去了;那腿拔出来,这腿又陷下去了。‘疲极,不敢傍边顾视’:这条牛疲困得很是非:疲困到顶点了,连向傍边看一看都不敢。‘出离淤泥’:出了这淤泥之后。‘乃可苏息’:才可以稍稍松弛少量,稍稍减弱少量。

 

‘沙门’:披缁的沙门——比丘、比丘尼。‘当不雅’:应该不雅想,‘情欲甚于淤泥’:情欲的这种欲心,这淫欲的念头,比那淤泥还是非。‘直心念道’:你要一心一意,唯有一个直心来思念这个道,思念修道。‘可免苦矣’:才能免去淤泥陷溺的这种凄迷。

 

我在洛杉矶对他们讲,教他们好好地持戒。把情欲都罢手了,不要抽菸、不要喝酒、不要吃毒药,便是这样讲得很短的。你有莫得精神把你那札记写出来给他们望望?

 

还有他们在何处在烧头上的戒疤,那确凿比在地狱里的火平地狱都凄迷的。他们也不会烧戒疤,用纸把那香粉卷起来,卷得好像一条香菸似的那么表情,放到头上来烧。烧时,它这东西点著了一下,它又不著了;点著,它又熄了;熄了又点。一个东道主烧两个戒疤,或者烧三个,大致最少要用三百条洋火,用好几百条洋火。划了,点;点了,灭了;再划了,再点。尽烧戒疤这时代大致就有一个半钟头,用了那么多的时代,统统也莫得烧几个。我望望!啊,两个、三个、五个、六个、七个,统统只烧七个戒疤,是不是啊?唯有七个,七个烧了有一个半钟头。

 

在这儿咱们烧戒疤,是用香焙成香炭点著。你们作念的还是都不好了,点的那是生的香,莫得把它焙成香炭,就用那生的香,把东道主烧得很冗忙的。有一个作念讼师的,烧得咬著牙,他说:‘哎呀j哎呀!哎呀!’念阿弥陀佛也念不出来了;有个女的烧得就流眼水,和我这个弟子差未几。那天她还是也烧得不好,那香炭焙得不太好。若焙得好,这香很快很快就烧曩昔了,烧曩昔就不那么痛了。那香炭若焙得不好,就烧得痛得很是非。

 

这是我在何处看见的情形,这看著确凿很生手的。然后有一个东道主说越南都是那表情的,我不笃信越南是那表情。在越南或者和尚都不烧戒疤的,他们看中国和尚烧戒疤,他也来烧;但又不知如何烧法,他的想像中大致便是拿香粉,用纸把它卷上来烧,其实完全不是的。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

 

佛言。吾视贵爵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

 

这第四十二章,最后说明了佛他对等不雅察一切诸法,破一切众生的这种执著。咱们东道主间一百年,在忉利天仅仅一日夜;这娑婆寰球的一个大劫,在鱼米之乡也仅仅一日夜。是以咱们一切一切莫得什么是真的,都是虚妄的,是以‘佛言’:佛才说,‘吾视贵爵之位’:王,是国王;侯,是诸侯。诸侯便是比天子小少量的,天子就譬如总统,诸侯就譬如省长,这都是很尊贵的、很腾贵的。然则佛看这国王和诸侯的地位,‘如过隙尘’:就好像空闲中的尘那样,它是莫得什么价值的,莫得什么可执著的,是以说就像过隙尘。

 

‘视金玉之宝’:看金子和玉石这种宝贵的东西,‘如瓦砾’:就好像看瓦砾似的,就像那破瓦似的。那房上的瓦坏了,就叫瓦砾。‘视纨素之服’:纨素之服便是最璀璨的这种衣裳,‘如敝帛’:就好像那烂棉花一样的,莫得什么可以执著的。‘视大千界’:佛看这三千大千寰球,‘如一诃子’:就好像一个诃子那么大,那诃子是很小的一个东西。(编按:诃子是诃黎勒树的果实,如橄榄大。)

 

‘视阿耨池水’:阿耨池那里头的水本来是许多的,但是佛看见这水,‘如涂足油’:就好像涂足油,像擦脚的油那么多,不是许多的,这些敬爱说出来,便是教东道主离开这个执著,你不要看什么都看得那么细腻,那么执著;你一执著,一放不下,那就不会建树道业。

 

视便捷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目下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如昼歹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对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天上所用的一切器皿,都是用七宝所形成的。七宝便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在鱼米之乡,这个地都是黄金所建树的。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就连咱们这个地也都变成琉璃,但是咱们现在这是瓦石成的地,是以是很粗的。那么系数一切万事万物,你看它是好,它就会是好;你想它是坏,那么就随性所变。一切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在你本身这个真心里所现出来的,是以你就不要被虚妄所迷住。什么是虚妄呢?这一切皮毛都是虚妄,唯有你本身的人性那才是真实的,是以东道主不要执妄迷真,执著这个妄,把真的都忘了。

 

佛说了便捷门,这便捷门是诸佛所设出来的三乘秘诀,有声闻、缘觉、菩萨这种的便捷法。众生若依这种法修行,就能证果,能成佛。在佛来讲,这便捷法便是为引申权,为实法来施这权教。是以佛说像化宝聚似的,是变化的一种宝聚。

 

在这无上乘而言,佛看这无上乘,无上乘本来是真实的,然则啊!亦然众生自性里头本具的一种理。莫得在众生的心外边,都是在众生的心里边,是以才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菩提圆满了,就什么也莫得了。是以说,佛看这无上乘就像梦里头的金帛似的,在梦里头的这些金银,本来都是虚妄的。

 

系数一切的佛道都是对小东道主来说的,若莫得小东道主,这佛道也就没灵验了,是以才说无为。这无为法无起灭,也莫得一个生起,也莫得一个寂灭。不是实在的,不实如空华。是以说,佛不雅佛道如空华似的,像空中华。

 

再说这须弥山哪,它是超出大海的上边,无论什么风波,也不可漂动它。那么,东道主修禅定要有一种定,就好像须弥山这样不动似的。本来便是说这须弥山,也莫得什么真实的法可得,不外便是举出一个譬喻辛苦。你真要是证得果了,把一切也都空了。

 

是以才说,‘视便捷门,如化宝聚’:佛看这为引申权,开权显实的便捷秘诀,如化宝聚,就像变化的宝贝聚到一皆一样。‘视无上乘,如梦金帛’:看无上的大乘法,就好像在梦里看见这个金银玉帛一样。‘视佛道,如目下华’:佛不雅想这佛道,也就好像目下华似的,莫得真实的。

 

‘视禅定,如须弥柱’:视这禅定,就好像那须弥山,出于海而不摇动是一样的。‘视涅��,如昼夕寤’:看这涅��的秘诀,就好像白昼、晚间都醒著,莫得睡眠似的。‘视倒正,如六龙舞’:视这倒置和正等,就好像六条龙那么乱舞是一样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你一倒置,随著六尘田地转,那就好像六龙舞似的。

 

‘视对等,如一真地’:看那对等秘诀,如一真地,这是真实的地。‘视兴化,如四时木’:他看兴化这个佛法,阐扬佛法,就好像那四时的树木似的。到春天,它就生出来了;到夏天:它就长;到秋天,它就落叶了;到冬天,它又枯槁了,和这四时的木是一样的。是以,要喜跃佛法也有一个时候的。

 

佛这种说法,便是教东道主不要执著一切,你但凡有所执著,就不可取得东道主空、法空。东道主空,把东道主也莫得了;法空,把法也莫得了。本来东道主也不空,法也莫得空,一般小东道主来看,这是有东道主、有法。你淌若想证果,到圣东道主的果位,你必须要把这东道主也看空了,法也看空了,这样东道主空、法空,东道主的执也莫得了,法的执也莫得了,这两种执著莫得了,就破这一切的执著,取得一切的空理,是以东道主也空了,法也空了。你东道主若不空,不可证圣果;你法若不空,不可取得圣东道主的智谋’。

 

是以佛说这一段文,是教东道主把一切一切休想执著都要放下;你能都放下了,就取得着实的闲散;取得着实的闲散,那也便是取得着实的目田了。取得着实的目田,你喜跃活著,就活著;喜跃死,就死。来去目田,行动目田,一切一切都取得目田了,这是着实的目田,不是皮毛上的目田。

 



上一篇:02kkk 广发证券收盘高潮0.75%,出动市盈率18.12倍|股权|融资|公募基金|上市公司|私募基金|民生证券
下一篇:02kkk 【七大行状部,上百款品种】控销国药,大健康养生,儿童贴剂,**招商!